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病理习题(1)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1 21:12浏览:

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萎缩: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 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增多。
4.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5.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血块、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6. 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
7.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8. 血栓: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9. 栓塞:血液循环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较小血管分支的过程。
10. 梗死:由于动脉血管阻塞而侧支循环又不能代偿时,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11. 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境界清晰的结节状病灶。
12.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好发于皮肤、肌肉、阑尾。多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13.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布满脓液的腔。
14. 窦道:深部脓肿如向体表或自然管道溃破形成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
15. 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16. 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承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
17. 癌: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18. 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由中央的纤维素样坏死物,四周聚集的大量风湿细胞及外围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19.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20. 结核结节:是由类上皮细胞、朗罕(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性病灶,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对结核病具有诊断意义。又称结核性肉芽肿,属于特异性增生性病变,
21. 肺原发综合征:包括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其X线呈哑铃状阴影。
22.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后期可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表现。
23. 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
24.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
25. 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26. 病理过程: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27. 缺氧: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28. 发绀:是指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达到5g/dl以上时,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的现象。
29.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30. 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主的急性循环衰竭,表现为循环功能急剧减低,组织器官灌流不足,细胞代谢和功能障碍,以致生命重要器官机能严峻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31. 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能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病变
32. 凋亡:机体内组织器官的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启动其自身内部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发生的细胞自动性死亡方式。
33.
二、填空题
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① 的科学。由于研究角度和实验手段的不同,逐渐演变分化为② 和③ 两门学科。前者较偏重于疾病的④ 变化,后者则侧重疾病的⑤ 变化。
【答案】①疾病本质 ②病理解剖学 ③病理生理学 ④形态结构 ⑤代谢功能
2. 适应在形态上一般表现为 ① 、 ② 、 ③ 和 ④ 。损伤主要有 ⑤ 和 ⑥ 两种。
【答案】①萎缩 ②肥大 ③增生 ④化生 ⑤变性 ⑥坏死
3. 发生在实质细胞的变性主要有 ① 和 ② 。【答案】①细胞水肿 ②脂肪变
4. 玻璃样变性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三种
【答案】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5. 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细胞 ① 的变化,它表现为 ② 、 ③ 和 ④ 。
【答案】①核 ②核固缩 ③核碎裂 ④核溶解
6. 局部血容量异常,包括 ① 和 ② 。
【答案】①动脉性充血 ②静脉性充血
7. 病理性萎缩主要包括 ① 、 ② 、 ③ 、 ④ 和 ⑤ 等五种类型。肥大主要有 ⑥ 和 ⑦ 两种。
【答案】①营养不良性 ②压迫性 ③失用性 ④去神经性 ⑤内分泌性 ⑥代偿性 ⑦内分泌性
8.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① 、 ② 和 ③ 。
【答案】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②血流缓慢涡流形成 ③血液凝固性增强
9. 坏死的主要类型主要有 ① 和② 。坏死的结局包括③ 、 ④ 、 ⑤ 和⑥ 。
【答案】①凝固性坏死 ②液化性坏死 ③溶解吸收 ④分离排出 ⑤机化和包裹 ⑥钙化
10. 永久性细胞主要有 ① 、 ② 和 ③ 等。
【答案】①神经细胞 ②心肌细胞 ③骨骼肌细胞
11. 血栓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有 ① 、 ② 、 ③ 和 ④ 。
【答案】①阻塞血管 ②栓塞 ③心瓣膜变形 ④出血
12. 气体栓塞包括 ① 和 ② 。
【答案】①空气栓塞 ②氮气栓塞
13. 局部组织由血管阻断引起的坏死称 ① 。多是由 ② 阻塞而又不能建立 ③ 所致。
【答案】①梗死 ②动脉 ③有效的侧支循环
14.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① 、 ② 和 ③ 。
【答案】①变质 ②渗出 ③增生
15. 体表急性炎症典型的局部表现包括 ① 、 ② 、 ③、 ④ 和 ⑤ 。
【答案】①红 ②肿 ③热 ④痛 ⑤功能障碍
16. 15.根据渗出的成分不同,渗出性炎症可分为 ① 、② 、③ 、④和卡他性炎症。
【答案】①浆液性 ②纤维素性 ③化脓性 ④出血性
17. 急性炎症时以 ① 细胞浸润为主,慢性炎症时以 ②细胞、 ③细胞和 ④ 细胞浸润为主。
【答案】①嗜中性粒 ②淋巴 ③单核 ④浆
18. 寄生虫感染时以__________细胞渗出为主。
【答案】嗜酸性粒细胞
19.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 ① 、 ② 、 ③ 。
【答案】①膨胀性 ②浸润性 ③外生性
20. 肿瘤的转移途径_①______、___②_____、__③ ______三种。
【答案】淋巴道、血道、种植转移
21. 癌轻易经过 ① 转移; 肉瘤容易经过 ② 转移。
【答案】①淋巴道 ②血道
22. 大叶性肺炎病变开始于 ① ,其病变性质为 ② 。
【答案】①肺泡 ②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
23.大叶性肺炎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① 、 ② 、③ 和 ④ 四期。
【答案】①充血水肿期 ②红色肝样变期 ③灰色肝样变期 ④溶解消散期
24.小叶性肺炎是以 ① 为中心的肺组织的 ② 炎症,故又被称为 ③ 。
【答案】①细支气管 ②急性化脓性 ③支气管肺炎
25.根据病理学变化,大叶性肺炎为________ 炎症,小叶性肺炎为________ 炎症。
【答案】渗出性 化脓性
26.慢性支气管炎的晚期常并发 ① 和 ② 。
【答案】①肺气肿 ②肺源性心脏病
27.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 ① ,其次为 ② 和 ③ 联合受累。
【答案】①二尖瓣 ②二尖瓣 ③主动脉瓣
28.风湿病增生期的特点是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 ① 。
【答案】风湿小结(阿少夫小体)
29.风湿性关节常累及 ① 关节,愈合时一般不留 ② 。风湿病时皮肤病变表现 ③ 和 ④ 。
【答案】①大 ②后遗症 ③环形红斑 ④皮下结节
30.高血压病时内脏病变主要表现为 ① 、 ② 、 ③ ,其中 ④ 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答案】①左心室肥大 ②脑出血 ③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④脑出血
31.良性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变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期
【答案】功能紊乱期 动脉系统病变期 内脏病变期
32.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理进程,高血压病可分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缓进型 急进型
33.高血压病引起脑的病变主要有 、 、 。
【答案】脑水肿 脑软化 脑出血
34.粥样斑块的继发性改变有 ① 、 ② 、 ③ 、 ④ 和 ⑤ 。
【答案】①斑块内出血 ②溃疡形成 ③血栓形成 ④钙化 ⑤动脉瘤形成
35.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主要累及_________ 动脉,而高血压的病变主要累及 _________ 动脉。
【答案】大中动脉 细、小动脉
36.胃溃疡底部由内到外依次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答案】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
37.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 、 、 、 。
【答案】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38.在我国 ① 是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病毒性肝炎
39.肝硬化患者后期可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临床表现。
【答案】门脉高压症 肝功能障碍
40.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为 ① 和 ② 。
【答案】①内皮细胞 ②系膜细胞
41.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① 、 ② 和 ③ 。
【答案】①传染原 ②传播途径 ③易感人群
42.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机体 ① 感染结核杆菌而引起的,多发生于 ② 因而又称 ③ 。
【答案】①初次 ②儿童 ③儿童型肺结核病
4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
【答案】局灶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结核球、 干酪样肺炎、结核性胸膜炎
44.发绀是血中 ① 增加至 ② 使皮肤粘膜呈 ③ 色。患者的皮肤粘膜在CO中毒时呈 ④ 色;在亚硝酸盐中毒时呈 ⑤ 色;在氰化钾中毒时呈 ⑥色;严重贫血时患者皮肤粘膜呈 ⑦色。
【答案】①脱氧Hb ②5g/dl ③青紫 ④樱桃红 ⑤咖啡 ⑥玫瑰红 ⑦苍白
45.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一般将缺氧分为 ① 、 ② 、 ③ 和 ④ 四种类型。
【答案】①低张性 ②血液性 ③循环性 ④组织性
46.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外周血管容量扩大
47.按微循环的改变,休克可分为 ① 、 ② 和 ③ 等三个时期。
【答案】①缺血性缺氧期 ②淤血性缺氧期 ③微循环衰竭期
48.心衰常见诱因有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①全身感染 ②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③心律失常 ④妊娠和分娩
49.肿瘤的异型性越小,说明它与起源的正常组织越 ① ,表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越 ② ,恶性度越 ③。
【答案】①相似 ②高 ③低
50. 休克发生时,最早受损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
【答案】肾
51.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有特征性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答案】动-静脉氧差增大
52. 健康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53.目前,主要是根据__________判定死亡的。
【答案】脑死亡
54. 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对机体有一定的代偿意义,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维持动脉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
55. 水肿的发生气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56.发热时按体温变化一般可将发热大致分为 ① 、 ② 和 ③ 等三期。
【答案】①体温上升期 ②高热持续期 ③体温下降期
57.目前发现的内生致热原很多,其中较重要的有 ① 、 ② 、 ③ 等。
【答案】①IL-1 ②TNF ③IFN
58.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机制包括 ① 作用, ② 和 ③的调节作用,以及 ④的调节作用。
【答案】①血液的缓冲 ②肺 ③肾 ④组织细胞
59.一般认为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 ① ,心率增加约 ②。
【答案】①13% ②18/min
60.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① 、 ②、 ③、 ④。
【答案】①出血 ②休克 ③多器官功能障碍 ④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