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3-21 21:13浏览:
次
102.“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指假如劣性应激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 程,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引起疾病,甚至死亡。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103.警觉期(alarm stage)是指当应激原作用后反应迅速出现,持续时间短,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高兴为主,伴有糖皮质激素 (GC)增多。
104.抵挡期(resistance stage)是应激原持续作用后机体的反抗或适应阶段。此期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降低,肾上腺皮质激 素分泌逐渐增加。
105.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是指当持续强烈的有害刺激,使机体抵抗能力耗竭,GC持续增高,但GC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 ,机体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
106.心理社会呆小状态(psychosocial short statue)是指在失去父母或生活在父母粗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中的儿童,可出现生 长缓慢、青春期延迟,并常伴有行为异常,如抑郁、异食癖等,称为心理社会呆小状态。
107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是指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外伤性疾病、炎症和免疫性疾病时,于短时间内(数 小时至数天),机体发生的以防备反应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
108.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P)指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称为 急性期反应蛋白。
109.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是指细胞在应激原特殊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生成的一组蛋白质。
110.热休克蛋白的“分子伴娘”(molecular chaperone)指热休克蛋白中大多数是细胞的结构蛋白(称为结构性HSP),其主要功 能是帮助蛋白质进行准确的折叠、移位、维持以及降解,因此被称为“分子伴娘”。
111.应激性高血糖或应激性糖尿:应激时,胰岛素的相对不足和外周胰岛素依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减少(胰岛素耐受);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主要表现为高血糖 ,甚至可以超过葡萄糖的肾糖阈8.96mmol/L(160mg/dl)而出现糖尿,称为应激性高血糖或应激性糖尿。
112.应激性溃疡是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粘膜 的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发生穿孔。
113.应激相关疾病是指如果应激作为重要条件或诱因在某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作用,通常称之为应激相关疾病。
114.应激反应综合征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症,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 关。
115.休克(shock)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发生的,以组织有效循环血液流量急剧降低为特征,并导致细胞功能、结构损 伤和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的复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116.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 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间液与血管内液。
117.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是指由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休克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118.血管源性休克(vasogenic shock)是指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容量扩大带来血液分布的异常,大量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 内,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称为血管源性休克(vasogenic shock),也称为分布异常性休克。
119.心源性休克是由于急性心泵功能衰竭或严重的心律紊乱(心室纤维震颤等),心排出量急剧减少,使有效循环血量和微循环灌 流量下降所导致的休克,称心源性休克。
120.低排高阻型休克又称低动力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心脏排血量低,而总外周血管阻力高。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 少,皮肤温度降低,所以又称为“冷性休克”(cold shock)。
121.高排低阻型休克又称高动力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总外周阻力低,心脏排血量高。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脉 充实有力,皮肤温度升高,所以又称“温性休克”,部分感染性休克属于此类型。
122.“自身输血”是指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的大量释放使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可迅速而短暂地减少血管床容量和增加 回心血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123.“自身输液”是指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比后阻力 增加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起到“自身输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转自
12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以不同原因所致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 激活,凝血酶增加以及广泛微血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
125.DIC的触发因素(triggering factor)指在疾病过程中某些因素也能触发凝血系统和促进DIC发生、发展,这些称为DIC的触发 因素(triggering factor)。
126.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继发性纤溶)是指在凝血系统活化之后相继引起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并发挥溶解Fbn以及Fbg作用 的过程。
127.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general Shwartzman reactionGSR)是指给动物间隔24h各静脉注射一次小剂量非致死性内毒素,则 在接受第二次注射后动物发生休克或出血倾向,即引起DIC样的病理变化。
128.华-佛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指DIC累及肾上腺时可引起皮质出血性坏死和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具有明显休克症状和皮肤大片淤斑等体症,称为华-佛综合征。
129.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指在DIC发展过程中,在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带刺的收缩红 细胞,可见新月体、盔甲形等形态各异的红细胞碎片,由于裂体细胞脆性高,很轻易发生溶血,所以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 血。
130.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是指将鱼精蛋白加入被检的患者血浆后,鱼精蛋白可与 血浆中 X-FM片段内X结合,使FM与X片段分离,分离的FM能在血浆中自行聚集而凝固。这种不需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 象称为副凝试验。
131.显性(overt)DIC主要见于急性和失代偿状态的DIC。此类型特点是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超过生成;VEC调节功能出现了由 抗血栓向促血栓转化;机体的稳态调控体系进一步紊乱。
132.可控型显性DIC指VEC调节功能紊乱是暂时的,在原发性疾病解除后VEC调节功能可以迅速恢复。
133.非控型显性DIC是指伴有VEC体系严重破坏和VEC调节功能的紊乱。
134.非显性(non-overt)DIC主要见于轻症和代偿状态的DIC。其特点是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与代偿调节基本上保持平衡。
135.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指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 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因而将这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136.氧反常(oxygen paradox)指用低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或在缺氧的条件下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组织及细 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趋严重,这种现象称为氧反常(oxygen paradox)。
137.钙反常(calcium paradox)指用无钙溶液灌流大鼠心脏后,再用含钙溶液进行灌流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反而加重,称为钙反常 。
138.pH值反常(pH paradox)指缺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是细胞功能及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但在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 中毒,反而会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称为pH值反常。
139.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的总称,又称游离基。
140.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或氧爆发(oxygen burst)是指在再灌注期间组织重新获得氧供应,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显 著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或氧爆发,可损伤组织细胞。
141.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浓度明显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
142.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是指缺血再灌注时,部分或全部缺血组织不出现血液灌流的现象。
143.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指在短期缺血早期恢复灌注时,心肌收缩功能不能迅速恢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数天到数 周),心肌收缩功能低下,甚至处于无功能状态(nonfunction state),称为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
144.氧自由基抑制剂是指抑制自由基产生的酶系统,以及抑制氧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145.单相速发型(rapid single-phase)
14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147.双相迟发型(delayed two-phase)
14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149.细胞因子瀑布(cytokine cascade)指炎症介质的过量释放则将激活更多的炎症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产生“细胞因子 布”
150.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ixed antagonists response syndrome MARS)指当SIRS与CARS并存时,促炎与抗炎两种作用相反 的介质在体内形成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作用网络,从而形成各种不同介质之间的“交叉对话”,若彼此间的作用相互增强, 则有可能使免疫系统陷入更严重的紊乱,称为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ixed antagonists response syndrome MARS)。
151.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使 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充分满意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征。
152.心肌衰竭(myocardial failure)指由心肌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称为心肌衰竭。
153.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在大多数心力衰竭中,尤其是呈慢性经过时,由于CO心输出量和静脉回流量不 适应,导致钠、水潴留和血容量增多,使静脉淤血及组织间液增多,出现明显组织水肿,心腔通常也扩大
154.压力负荷(pressure load)又称后负荷(afterload),是 指心肌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
155.容量负荷(volume load)又称前负荷(preload),是指心室舒张时所承受的负荷。
156.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指发病急骤,CO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机体来不及充分发挥代偿功能,常伴有心源性休 克。
157.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是指临床常见,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心衰发生前机体有较长的代偿期,在此阶段 病人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明显。
158.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high output heart failure)指心力衰竭发生时CO较发生前有所下降,但其值仍属于正常,或高于正常 ,故称为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159.左心衰竭(left heart failure)是指主要由于左室心肌舒缩功能障碍或负荷过重,导致左室泵血 功能下降,使从肺静脉 流到左室的血液不能充分射入主动脉,临床主要表现为肺淤血和CO降低。
160.右心衰竭(right heart failure)主要由于右心室不能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充分排至肺循环,右心室压力增加,临床主要表现 为体静脉淤血。
161.紧张源性扩张指并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
162.心肌重构(myocardial remodeling)是指由于心脏负荷变化使心肌的结构、功能、代谢都经历了一个模式改建过程称心肌重构 163.离心性肥大(eccentric hypertrophy)是指心脏重量增加,心室腔扩大,室壁稍厚,而室壁厚度与室腔直径的比值等于或小于 正常,多由心脏长期容量负荷过度,使心室舒张末容量增加,室壁应力增加,肌节呈串联性增生所致。
164.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是指心脏重量增加,室壁增厚,心腔容积稍大或正常,而室壁厚度与室腔直径之比大 于正常,多由心脏长期压力负荷过度,使收缩期室壁应力增加,肌节呈并联性增生所致。
165.心肌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指心肌细胞调亡的百分率(发生凋亡的细胞核数/每100个细胞核),正常心脏为0.2%~0.4% ;心衰的心脏可高达35.5%。
166.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 dependent Ca2+ channel VDC)是指它的开放与膜电位有关,在膜去极化时,膜电位达到一定程 度,通道开放,胞外Ca2+跨细胞膜流入细胞内;复极化时膜电位变负,通道关闭,Ca2+跨细胞膜内流停止。
167.受体操纵型钙通道(receptor operated Ca2+ channelROC)是受细胞膜上β受体及其某些激素调控,当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 结合时,可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激活受体操纵型钙通道;当去甲肾上腺素减少、β受体下调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下降时, AMP生 成减少,受体操纵型钙通道关闭,Ca2+内流减少。
168.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主观感到呼吸费力或“喘不过气”的感觉。
169.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之一,其特征是患者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
170.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功能不全的特征性表现,患者入睡后因呼吸困难而忽然惊醒、坐起、咳嗽、喘气,症状随坐起后逐 渐缓解。
171.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呼吸状态。
172.肺水肿(pulmonary edema)是指过多的液体在肺组织间隙和肺泡内积聚的现象。
173.颈静脉充盈或怒张指当患者半卧位或坐位时可见到充盈的颈外静脉,主要由于右心衰竭,静脉回流障碍,体循环静脉淤血、过 度充盈所致。其程度与体循环颈静脉压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
174.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指当压迫患者肝区或上腹部时,由于静脉回流增加,可见到颈外静脉充盈加剧或怒张,这种现象称为肝- 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这一体征有助于鉴别心力衰竭和其它原因引起的肝肿大。
175.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的情况下,由于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以 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PaO2)8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