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2 09:04浏览: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一、正常肾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复习:
1、正常肾小球组成:毛细血管丛、血管间质、肾小球囊。
2、功能:泌尿、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压、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肾小球肾炎是感染和其他因素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其发病机理有:
(一)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二)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三、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此型肾炎与感染有关;发病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变化特点。
(二)病理变化:
1、光镜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增生性病变、渗出性病变变质性病变。
2、电镜改变:“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3、免疫荧光法:呈颗粒状免疫荧光。
4、肉眼改变:大红肾。
(三)临床病理联系:联系病理改变阐明尿液的变化、水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四)结局:多数预后良好,不到1%患者转化为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1%~2%患者转化为慢性肾炎。
四、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发病特点及发病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的特点。
(二)病理变化:
1、光镜改变: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晚期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2、电镜改变:基底膜厚薄不均,局部有缺损,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3、免疫荧光法:部分为线性荧光,部分为颗粒状荧光。
4、肉眼改变:大白肾。
(三)临床病理联系:联系病理改变阐明尿液的变化、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四)结局:与新月体形成多少有关。
五、膜性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起病缓慢,发病年龄;临床主要表现—肾病综合症;病理变化特点。
(二)病理变化:
1、光镜改变:基底膜均匀弥漫性增厚,银浸染色:可见钉状突起。
2、电镜改变:可见小丘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和增生的基底膜钉状突起。
3、免疫荧光法:可见颗粒状荧光。
4、肉眼改变:大白肾。
(三)临床病理联系:联系病理改变阐明肾病综合征的四大表现。
(四)结局:对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较差。
六、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起病缓慢,发病年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特点。
(二)病理变化:
1、光镜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基质及系膜细胞增生;银浸染色呈双轨状。
2、电镜改变:根据电子致密物沉积的部位分为:Ⅰ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Ⅱ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免疫荧光法:可见颗粒状荧光。
(三)临床病理联系:联系病理改变阐明临床表现。
(四)结局:预后差,可转化为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七、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发病年龄,主要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病理变化特点。发病可能与免疫机理有关:
1、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2、对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3、常伴有速发性变态反应。
(二)病理变化:
1、光镜改变: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内大量脂滴。
2、电镜改变: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变平坦或消失;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3、免疫荧光法:未见免疫球蛋白。
4、肉眼改变:大白肾。
(三)临床病理联系: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怔。
(四)结局:对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好。
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发病年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特点。
(二)病理变化:
1、光镜改变: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及系膜细胞增生。
2、免疫荧光法:系膜区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IgA肾病是一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九、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晚期的后果,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肾炎综合征)。
(二)病理变化:
1、光镜改变:
(1) 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相应肾小管亦萎缩、纤维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2)残留肾单位代偿性肥大。
2、肉眼改变:颗粒性固缩肾。
(三)临床病理联系:联系病理变化阐明尿液的改变、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四)结局:预后差,常引起慢性肾衰竭。
第二节 肾盂肾炎
一、概述:肾盂肾炎的发病部位、炎症的性质、发病年龄及性别特点。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寄生于肠道的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占60%~80%)。
(二)感染途径:上行性、血路。
(三)机体的防御功能:病原体可通过膀胱排泄,膀胱壁分泌有机酸和分泌型IgA。
(四)诱发因素:尿路阻塞、尿路器械检查、性别的特点。
三、急性肾盂肾炎:
(一)概述:病变的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二)病理变化:
1、光镜改变:肾盂及肾间质急性化脓性炎;上行性感染的特点;血路感染的特点。
2、肉眼改变:肾体积增大、充血,形成脓肿。
(三)临床病理联系:联系病理变化阐明急性肾盂肾炎的尿液变化及全身反应。
(四)结局:不出现并发症时预后多良好。其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坏死性乳头炎、肾盂积脓、肾周围脓肿。
四、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结果。
(一)病理变化:
1、光镜改变:病变呈不规则灶性分布,其特点如下:
(1)肾盂肾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肾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3)扩大的肾小管内可见胶样管型;
(4)肾小球球囊周围纤维化。
2、肉眼改变:肾脏大小不等;病变不对称、分布不均匀。
(二)临床病理联系:联系病理变化阐明尿液的变化、高血压、氮质血症及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