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科普框架中国专家共识》于 2025 年 1 月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正式发布。该共识由重庆市科普研究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以及重庆市医学会联合发起1。其主要内容如下2:
-
全生命周期概念解析:全生命周期是指从个体的出生到离世,涵盖成长、发育、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全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框架关注孕育与出生期、成长发育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各阶段,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科普体系。
-
主动健康科普的必要性:
-
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让公众了解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
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培养科学生活方式,减少不健康行为。
-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传播,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
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科普的益处:提升公众健康认知水平,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预防慢性疾病,促进整体健康水平提升;帮助人们理解疾病早期症状,及时干预,避免病情恶化,降低医疗成本和社会负担;培养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群,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激发社会各界对健康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
国内外主动健康科普的比较研究:国内外主动健康科普均强调预防为主,以增进大众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为目的。但在实施方式上,国内倾向于多元化科普活动,国外更注重通过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进行健康教育普及;科普内容方面,国外更侧重实践性和个性化,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健康理念,内容更新快,国内则更注重理论知识普及和宣传;科普效果评估上,国外更为成熟,不仅关注知识传播效果,还重视行为改变和健康促进实效,国内已开始重视评估并根据反馈调整策略。
该共识围绕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科普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系统化的框架和实施路径,主要涵盖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科普的定义与目标、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体系的建立、实施路径与传播策略、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内容,为健康科普工作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也为公众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框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