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检验科 > 文章内容

EBER原位杂交检测技术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5-08 07:48浏览:

  • 技术原理:原位杂交技术是用已知碱基顺序的核酸探针与组织或细胞中的核酸特异性结合,通过组织化学或免疫组化法在显微镜下形成带颜色的杂交信号,实现细胞内定位。EBER 原位杂交技术则用于检测 EB 病毒的 RNA 分子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EBV 潜伏感染的细胞中存在大量 EBERs,是检测 EBV 潜伏感染的标志物。
  • 样本处理
    • 组织固定: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之一,使用 10%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
    • 组织固定后处理:包括组织脱水、脱钙等步骤,建议使用 EDTA-2Na 脱钙液进行脱钙。
    • 蜡块、切片保存:避免使用 2 年以上的蜡块,待测组织切片后应尽快进行原位杂交检测。
  • 标准操作流程
    • 杂交前准备:包括组织取材和固定、切片使用防脱载玻片等,确保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保存良好。
    • 预处理: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暴露靶核苷酸,酶消化使靶核酸暴露,增加探针对靶核酸的可及性。
    • 变性和杂交:EBER 探针滴加在样本上同时进行热变性处理后直接进入杂交,使用橡胶水泥密封处理防止杂交液挥发。
    • 杂交后清洗:主要目的是去除非特异信号,减少背景着色,获得较高的信噪比。
    • 杂交体的检测:与生物素标记探针的连接可用抗生物素抗体、亲和素或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连接;对地高辛或 FITC 标记探针的连接可分别用抗地高辛抗体和抗 FITC 抗体。
  • 质量控制
    • 人员控制:EBER 检测应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培训的人员操作,定期组织操作结果比对。
    • 环境控制:确保检测实验室环境采光良好、有效通风和温度适宜。
    • 仪器设备控制:对影响 EBER 检测结果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定,并做好记录。
    • 试剂质量控制:加强 EBER 检测试剂盒的管理,确保试剂新旧序用,不使用过期试剂。
    • 标本质量控制:规范的标本前处理是关键。
    •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标准作业指导书,设置阳性外对照监测检测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多重比对测试确保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或系统误差。实验室还应积极参加室间质评或同行比对来保证 EBER 原位检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