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栓塞症诊疗全流程出凝血功能检测专家共识(2025)》由中国老年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牵头制定,联合了检验医学、重症医学、呼吸病学等领域的专家,历时 18 个月,基于德尔菲法对 286 项研究证据进行分级推荐,覆盖 PTE 诊疗全流程的 10 个关键环节2。以下是该共识的部分要点2:
-
D - Dimer 的应用:对于低风险和中风险患者,D - Dimer 阈值 <500μg/L FEU 联合 Wells 评分(0 - 1 分)可排除急性 PTE。对于> 50 岁的疑似 PTE 患者,使用 “年龄 ×10μg/L FEU” 作为临界值,能显著提高阴性预测价值。高风险患者应直接进行影像学检查,避免 D - Dimer 检测延误诊断。
-
新型检测技术: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凝血指标可动态评估凝血状态,预测血栓复发风险。基于 APTT、血小板计数的 AI 预测模型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未来可能成为筛查工具。
-
肝素类药物:使用普通肝素(UFH)抗凝的 PTE 患者,依据 24h 内的 APTT 值调整给药剂量,若 24h 内 APTT 不能控制在 1.5 - 3.0 倍基础值之内,建议检查 AT 活性并依据抗 Ⅹa 因子活性调整剂量。对于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的过度肥胖、低体重和妊娠期 PTE 患者,建议监测抗 Ⅹa 因子活性,并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
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剂(DOACs):华法林初始剂量 1 - 3mg,目标 INR 2 - 3,达标后每周检测 1 - 2 次。DOACs(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在肌酐清除率≥30mL/min 时首选,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肌酐清除率 < 30mL/min 时禁用,改用华法林或 UFH。
-
溶栓治疗禁忌证:绝对禁忌包括活动性出血、颅内出血史、近期手术(<3 周)等。相对禁忌包括凝血指标异常(INR>1.7、APTT>40s、FIB<1.0g/L)、血小板计数 < 100×10⁹/L 以及高龄(>75 岁)等。
-
出血事件监测与处理:预警阈值为 APTT > 基线 3 倍或血小板 < 80×10⁹/L 时,立即停用抗凝药;FIB<1.5g/L 时,补充纤维蛋白原 + 小剂量溶栓剂。可使用 VTE - BLEED 评分(≥2 分为高风险)指导长期抗凝决策。
-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肝素使用 5 - 14 天后血小板下降≥30%,4Ts 评分≥4 分,HIT 抗体(PF4 - H)≥1.0U/mL 可确诊。治疗策略为换用阿加曲班或比伐卢定,血小板恢复至 150×10⁹/L 后,过渡至华法林。
-
先天性易栓症筛查:目标人群为中青年(<50 岁)、无诱因复发性 VTE/PTE 患者。检测项目包括蛋白 C(PC)、蛋白 S(PS)、抗凝血酶(AT)活性。抗凝选择上,DOACs 优于华法林,可减少皮肤坏死风险。
-
标本采集:不可长时间扎止血带(>1 分钟可致血液浓缩,APTT 误差达 15%),不可经肝素管路采血(若必须使用,弃去前 5mL 血液),不可剧烈震荡试管(避免溶血导致假性 FIB 升高)。
-
床旁检测(POCT):血栓弹力图(TEG)可在 10 分钟内提供凝血全流程数据,指导个体化输血。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CPA)能实时监测抗凝药物效果,减少实验室周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