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管:激动血管的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其中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冠状血管舒张,提高了冠状血管的灌注压,故冠脉流量增加。 2)心脏:能较弱地激动心脏的1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
非洛地平缓释片口服吸收完全并经历广泛首过代谢,生物利用度约为20%.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出现在服药后2.5-5小时。血药浓度峰值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在20mg范围内随剂量线性增加。非洛地平缓释片的血浆蛋白结合率99%.年轻、健康受试者口服10mg非洛地平缓释片后...
1.高脂血症: (1)对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当饮食控制及其他非药物治疗不理想时,辛伐他汀可用于降低升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脂。且辛伐他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
吸入性麻醉药经肺泡动脉入血,而到达脑组织,阻断其突触传递功能,引起全身麻醉。其作用机制的学说很多,尚未趋统一。但脂溶性学说,至今仍是各种学说的基...
1、胃肠道反应:初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长期偶见溃疡、出血和穿孔。 2、心血管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3、精神障碍:可能与多巴胺作用于大脑边缘叶有关。 4、运动障碍: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可有开-关现象。...
挥发性麻醉药蒸气或气体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周身不感疼痛。 1.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吸入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和显著的抑制作用,使病人的意识、痛觉等各种感觉和神经反射暂时消失,达到镇痛和一定程度的肌松作用。...
扑热息痛镇痛作用的机制尚未十分明了,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包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后者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使痛觉受体敏感的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合成有关。解热作用则可能...
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完全(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量时(血药浓度60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可达43%.该品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
适应证同泼尼松龙,本品还可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降低颅内高压以及柯兴综合征的诊断与病因鉴别诊断。泼尼松龙适应证: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
异丙酚的作用机制:该药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对脂膜具有非特异性作用。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多种受体及离子通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钠离子通道,GABA受体等。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病人血浆异丙酚浓度与其镇静,麻醉深度密切相关。轻度镇静。深度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