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胡思乱想”这病,治不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3-18 09:26浏览:

 胡思乱想是烦恼的源泉。有些人遇事不是认真思考解决办法,而是东想西想,进而否定、恐吓自己,于是自己成了自己的“敌人”。

  老瞎想或预示精神障碍

  胡思乱想本来是人人都有的心理活动,但童年的经历和周围环境会左右人胡思乱想的程度,严重时则会导致焦虑、强迫等行为。

  首先社会压力和竞争的增大导致人们危机感增大,进而变得敏感。生怕自己会错了意,导致工作和生活中的窘境。

  其次,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不少人每天在不同的角色中转化,时而要做合格的丈夫或妻子,时而要当称职的上司,时而要迎接重要的客户。这些不同的角色让人们戴上了不同的面具,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揣摩语言背后的用意,就成了不少人的“职业病”。时间长了,就会开始胡思乱想。

  最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爱瞎想的人往往从小不被尊重,常被父母批评、否定、打骂,导致内心自卑,以致长大后对别人的举止特别在意。总爱洗手的小张与父母的关系就不好,经常遭到父母无端责骂。

  胡思乱想让身心受损

  胡思乱想是烦恼的源泉。有些人遇事不是认真思考解决办法,而是东想西想,进而否定、恐吓自己,于是自己成了自己的“敌人”。

  胡思乱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人焦虑、紧张,进而导致失眠。睡眠不足会加速人的衰老,甚至提高早亡风险,美国抗癌协会的调查显示,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80%都是短寿者。

  其次,失落、焦躁、恐惧等情绪,会对躯体造成器质性伤害。心、身是相互影响的,临床上有许多疾病是由心理社会事件诱发的。胃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因而有些人常常被“气得胃疼”,还有的人在过分忧虑时感觉“胃缩成了一团”。爱瞎想的人往往内心纠结、矛盾,伴随胃的过度活动,进而引起胃溃疡。

  从中医角度看,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的情志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出现思维缓慢、情绪抑郁、心情烦躁、心神不宁或失眠等精神症状。

  身体动起来,大脑歇一会

  胡思乱想既有病态的,也有非病的,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有个小伙子对病房环境很挑剔,他妈妈跟护士解释,护士说‘没关系,有些人要求就是高’。这孩子很生气,认为护士是在拐弯抹角地指责自己。其实护士的话完全是出于理解。”

  区分表现是否病态,一要跟过去比,看是否一贯是这样;二要跟生活、工作环境相似的同龄人比;三要看持续时间,偶尔一次、不影响生活就不是病态;四要看能否说服,如果对不存在的事情坚信不疑就是病态;五要看能否适应正常的生活,如果可以,那顶多是性格问题。如果症状影响生活了,就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爱胡思乱想的人要学会自我调节。中青年群体面对繁杂的工作事务和琐碎的人际关系,常担忧还没发生的事情。但要知道,这些忧虑还没发生。如果经常瞎琢磨,不妨找父母、同学、好友聊聊。老人退休后很空虚,交际圈变小,容易出现“人走茶凉”的落寞感,怀疑别人不尊重自己,连孩子都瞧不起自己。上了岁数的人,不要将精力完全集中在家庭和孩子上,像前面提到的李奶奶,生活重心就是女儿,才会特别在意女儿的言谈举止。老人要找到家庭以外的生活,可以培养点爱好,如旅游、钓鱼、当志愿者等。儿女也要理解老人的感受,多交流。

  行为上的改变能削弱“奔逸”的大脑,比如给别人一个微笑,会提升自信心,抛却自卑心;去公园跑跑步、打打球、看场电影,可以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