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围产期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3-18 07:38浏览:

一、围产期精神障碍概述

  围产期指怀孕28周至产后1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产妇可能受到心理、生理、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罹患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孕期的精神社会应激、紧张的生理活动等是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在孕期内的心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应激可导致母体内分泌的变化,母体与胎儿相互作用,促使胎盘产生促进胎儿发育成熟的活性因子,加快胎儿成熟,进而导致早产。

  孕产期妇女的精神障碍可对新生儿的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对新生儿的发育也具有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儿童孤独症的发病与围生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母孕期情绪、新生儿出生时缺氧、早产、先兆流产等因素相对较高。

  二、围产期精神障碍个论

  围产期精神障碍可分为以下几大类:进食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产后精神病及人格障碍等。

  (一)进食障碍

  主要为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症。围产期进食障碍对于产妇虽无直接影响,但是饮食干预在治疗围产期心理障碍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围产期进食障碍可能是其他类型精神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在围产期心理干预治疗方面,进食障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国内的进食障碍诊疗指南即将问世。

  (二)心境障碍

  情感障碍也被称为心境障碍,围产期情感障碍包括围产期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广义上的情感障碍还包括心境恶劣。

  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抑郁和躁狂两种极端心境。国内流行病学所报道的产前抑郁症发病率在12%左右,产后抑郁发病率为3.8%-16.7%。西方社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产前及产后抑郁发病率分别为5-33%和10-15%。产后抑郁多在产后两周内发病,但在产后4-6周症状较为明显。

  研究表明,产前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龄、低收入、家庭关系紧张、缺乏社会支持。产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产前抑郁、婴儿性别、不良坐月子方式、家庭与婚姻关系紧张等。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意义上的抑郁症较为类似,包括心情压抑、沮丧、感情淡漠、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与丈夫产生隔阂,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害产妇及婴儿,且对婚姻、家庭和社会造成影响。

  (三)焦虑障碍

  出于对分娩过程的恐惧及对新生儿的担心等原因,围产期妇女常出现焦虑障碍。孕妇的焦虑在很多情况下是可被理解的,适当的焦虑也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而过度的、影响社会及机体功能的焦虑则被视为病态。

  临床上可将围产期焦虑障碍细分为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广泛性焦虑障碍和特定恐惧症等。国外的相关患病率报告为4.5-15%。

  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中,核心症状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记忆/注意障碍及抑郁心境,躯体方面则包括肌肉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生殖泌尿系症状、植物神经症状等。

  90%的孕妇会对分娩疼痛、产房、产程生理变化如宫缩等感到恐惧,而对顺产怀有恐惧心理的孕妇产后继发其他心理障碍的风险是正常孕妇的2倍。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分娩后会经历PTSD。

  各型焦虑障碍均会表现为产前或产后的过度焦虑,可导致产妇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明显减少,其他内分泌激素水平也出现异常,宫缩程度降低,产程延长;而产程的延长或导致新生儿出现缺血、窒息、感染,还可进一步导致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的增加。(待续)(摘自医脉通《重视围产期妇女常见精神卫生问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