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8-03 11:42浏览:
次
抗甲状腺药物
目前两种主要治疗甲亢的药物是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
常见不良反应
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过敏性红斑等)、消化系统(胃肠道反应、肝损伤、瘀胆性肝炎等)、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免疫系统(关节炎综合征、狼疮、血管炎等)等。其中以皮肤瘙痒、皮疹较多见,发生率约为5%,但约50%的患者对丙硫氧嘧啶片及甲巯咪唑片出现交叉过敏的现象。
鉴别
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皮肤瘙痒、皮疹情况,但需要鉴别是否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皮肤表现,如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其他药物以及本身患皮肤疾病等。
临床表现
皮肤表现常轻重不一,可局限于皮肤不适,也可导致系统反应,危及生命。轻者临床表现可出现瘙痒、风团、皮肤潮红、血管性水肿等;重者除了表皮广泛坏死及剥脱外,还有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可能与药物种类、剂量、给药方式及药物、食物过敏史等均有关,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均不等。
如何治疗
一般来说,轻度皮疹可以给予抗组胺药,或者换用另外一种抗甲状腺药物。发生严重皮疹反应者,需要停药,不能换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选择131碘或手术治疗。
特色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药物过敏能体现明显优势。一是,在使用原抗甲状腺药物的同时,加用中药“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方治疗,既能有效控制甲亢,又能减轻甲亢症状,缓解皮疹、瘙痒等。二是,“脱敏疗法”,对于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均过敏,而排斥或不耐受131碘或手术治疗者,使用复方甲亢片脱敏治疗,能有效控制甲亢,且这类患者常常疗程较一般患者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