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高龄老人越来越多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12-23 20:11浏览:

 说到“胯骨轴”,“大腿骨”这些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医学上,我们把俗话说的“胯骨轴”叫做“髋关节”,把“大腿骨”叫做“股骨”。股骨上端有球形的股骨头,在股骨头的下方,有细长的股骨颈,股骨颈将股骨头和股骨干连在一起,整个大腿骨中,股骨颈处最细、最弱,也是骨折的好发之处。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呈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人口的主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数10%,在医院,老年骨折患者也逐渐增多,股骨颈最易发生骨折,占老年骨折患者的25-30%,尤其以老年女性最为多见。青壮年一般很少出现股骨颈骨折,出现骨折大多是由于强大的暴力所伤,如车辆撞击、从高处坠落等。
 
股骨颈骨折后,主要症状是髋部出现疼痛和肿胀,不能站立行走,甚至任何活动都会使疼痛加剧。如果骨折处出现错位,还会出现患肢有缩短、扭转等变形。但也有少数患者在骨折刚开始时疼痛不明显,还可以走路,极易漏诊,但几天后疼痛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走路。
 
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
 
1.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加上股骨颈滋养血管孔密布,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
 
2.髋周肌群退变,肌肉力量下降,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
 
种种因素使老年人的股骨颈格外脆弱,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
 
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
 
1.遗传:峰骨量的高低与遗传因素有关,高加索人与亚洲人的峰骨量较低,因而患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更大
 
2.营养:适当摄入钙质,可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摄入钙量为500mg。美国营养学家则推荐800mg。儿童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钙摄入量要增加至每日1000~1500mg。
 
3.运动:运动能够刺激骨改进循环,骨量的维持或骨肥大依赖于运动的类型、频度与抗重力效果。同时,运动必须规律,持之以恒,如果运动的强度或频率降低,运动对骨的效应也将降低。
 
4.内分泌状态:研究显示,身体中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等含量的高低也对骨质有明显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股骨颈骨折已经成为高龄老人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很多骨科医生称之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为什么说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致死率高呢?因为在我国很多人都惧怕手术,认为老年人已经是风烛残年,做手术的风险太大,卧床休息、保守治疗是最安全的。其实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几率很大,文献报道其不愈合率为7%~15%,在四肢骨折中发生率最高。而且在长期的卧床中会伴随很多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才是致命的元凶。
 
股骨颈骨折卧床的并发症
 
压疮
 
压疮是患者局部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股骨颈骨折压疮好发部位是骶尾部,患肢足跟、外踝及健侧髋部
 
坠积性肺炎
 
由于长期卧床致肺淤血、水肿从而继发细菌感染的肺部炎症,伴随着发热、咳嗽、咳痰、喘息等,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便溺
 
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粪便在肠腔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引起便秘
 
泌尿系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排尿困难,膀胱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路感染如治疗不及时,除可加重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可导致尿脓毒血症和肾衰竭,严重者危及生命
 
深静脉血栓
 
肌肉的挤压是血液回流心脏的主要动力之一,长期卧床易发生肌肉萎缩,腿部静脉血流缓慢,极易形成血栓
 
骨骼和肌肉组织并发症
 
由于肌力、耐力减退,肌肉体积缩小、肌肉萎缩,容易发生骨折、关节僵硬、畸形、腰背疼痛等
 
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股骨颈骨折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治疗的进展,骨折愈合率可达90%以上。但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迄今仍无明显下降。
 
心理影响
 
长期卧床,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患者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失眠、自尊改变、愤怒、挫折感等
 
在临床工作中,错过了佳手术时机,几个月后撒手人寰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来说,手术也许是更好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针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技术成熟,创伤小,愈后效果好,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针对不同的骨折,采用的手术方案有所不同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1.闭合复位内固定:不切开皮肤或只切一个很小的伤口,对骨折处进行内固定。在X光机监视下打入引导针,证实引导针穿过骨折线以后,就可以通过引导针打入螺丝钉固定骨折处。这种手术方法很安全,损伤也很小。这种手术适合于骨折没有明显移位、骨质较好的病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完全避免后期的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
 
2.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关节囊进行复位,并对骨折处进行固定。这种手术方法损伤较大,适合于骨折有移位倾向的患者
 
3.人工关节置换术:适合于60岁以上的老人,出现股骨头下型骨折、经颈型骨折,或者已经合并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合并有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老人,或者受伤前生活质量极差的老人,可以选择人工半髋置换(股骨头置换)术。这种手术能较早的下床活动,疗效很好。
 
对于一些年老、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在家庭护理上应注意方式方法,合理饮食,宜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高钙饮食,最大限度为患者创造有利于骨折恢复的环境。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预防才是关键,有效的预防有以下几种。
 
1.一级预防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2.二级预防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3.三级预防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活性Vit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