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疾病症状 > 文章内容

遗尿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7-17 09:16浏览:

遗尿

 

(一)发病原因
有很多原因可导致遗尿症的发生,甚至可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遗尿症有明显遗传倾向,遗传基因定位在染色体22q11上。统计表明双亲遗尿、单亲遗尿、无遗尿者后代遗尿发生率分别为77%、44%、15%。
2.发育迟缓 若大脑唤醒中枢发育延缓,则保持婴儿时期由低级中枢反射来完成的排尿模式,这种患儿常见其他发育延迟现象。儿童丘脑和垂体发育滞后,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减少,夜间尿量增多,这种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与夜间尿量不相匹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
3.尿流动力学因素 睡眠时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1 /3~1/2患儿膀胱极度活跃,自主收缩频繁且幅度大,这种不稳定膀胱可使患儿功能性膀胱容量进一步缩小。
4.继发于泌尿系统感染或梗阻 如后尿道瓣膜病和环状狭窄等。
5.神经功能异常。
6.心理因素。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之间神经调节功能不平衡造成。当逼尿肌强烈的收缩力超过括约肌阻力时可出现遗尿现象。也可能与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或麻痹有关。
一般尿常规正常,尿培养无细菌生长。测白天和夜间两个时段尿液中神经垂体分泌的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正常时是夜间较白天增加,其抗利尿作用使夜间尿量减少。遗尿症患者因丘脑和垂体发育延迟而夜间AVP分泌不增加,使夜间尿量增加。
1.B超、IVU及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 了解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的情况,一般没有异常发现。在X线平片上没有先天性脊柱裂和脊膜膨出。
2.尿动力学检查 对所有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不合并病理改变的白天尿失禁、常规治疗无效的青春期夜间遗尿、排尿及排便均失禁者、感染控制后仍持续排尿困难者、尽管连续应用抗生素但仍反复尿路感染者、排尿期膀胱造影显示膀胱小梁形成或括约肌痉挛者都应该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1.病史 了解白天及夜间的排尿情况、年龄、遗尿的情况(程度及与睡梦的关系)、尿路感染及遗尿的家族史等。可将病人分为3组:①无症状的夜间遗尿。不需要进一步检查。②有感染或明显的神经病变,需进一步检查。③无感染及神经症状,亦无其他排尿异常,应排除解剖问题。
2.体格检查 有无包茎、包皮过长、尿道口狭窄;注意腰骶部有无毛发或脂肪瘤,以期检出有无隐性骶椎裂、脊管闭合不全。
遗尿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失禁,它指的是儿童熟睡时因逼尿肌不自主收缩而造成的尿床现象。婴儿要建立起正常的排尿控制机制,其神经系统需要一定的发育时间,这个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统计资料表明5岁可作为一个大致的时间界限,即5岁以后仍有尿床者,可考虑遗尿症的诊断。尿流动力学检查在遗尿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1.尿失禁 是指尿液失去控制、不随主观意志而随意流出,通常白天和夜间无明显区别。
2.输尿管异位开口 女性输尿管异位开口时,除正常的尿道排尿外,还可发现尿道以外其他部位漏尿,IVU等检查可见泌尿系统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