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3-05 12:16浏览:
次
在这一信号转导途径中,膜受体与其相应的第一信使分子结合后,激活膜上的Gq蛋白(一种G蛋白),然后由Gq蛋白激活磷酸酯酶Cβ (phospholipase Cβ, PLC), 将膜上的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biphosphate, PIP2)分解为两个细胞内的第二信使: DAG和IP3,最后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引起级联反应,进行细胞的应答。该通路也称IP3、DAG、Ca2+信号通路.
静息状态时,G蛋白的α亚基上结合的是GDP,所以没有活性,磷脂酶C也是处于非活性状态。第二信使IP3/DAG还是以前体PIP2存在。内质网上的Ca2+离子配体闸门通道是关闭的,蛋白激酶C也是以可溶的非活性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
■ 系统组成与信号分子
● 系统组成
由三个成员组成:受体、G蛋白和效应物。Gq蛋白也是异源三体,其α亚基上具有GTP/GDP结合位点,作用方式与cAMP系统中的G蛋白完全相同。该系统的效应物是磷酸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β(phosphatidylinositol-specific phospholipase C-β, PI-PLCβ),此处的β表示一种异构体。
● 信号分子
与该系统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有各种激素、神经递质和一些局部介质(表5-6)。
表5-6 某些激活磷脂酶C的信号分子
信号分子 | 靶细胞 | 反应 |
肾上腺素 | 肝细胞(α1受体) | 糖原裂解 |
加压素 | 肝细胞 | 糖原裂解 |
PDGF | 成纤维细胞 | 细胞增殖 |
乙酰胆碱 | 平滑肌(毒蝇碱性受体) | 收缩 |
凝血酶 | 血小板 | 凝结 |
■ 第二信使的产生
该途径有有三个第二信使:IP3、DAG、Ca2+.产生过程包括磷脂酶C的激活、IP3/DAG的生成、Ca2+的释放。
● 磷脂酶C-β的激活 磷脂酶C-β相当于cAMP系统中的腺苷酸环化酶,也是膜整合蛋白,它的活性受Gq蛋白调节。当信号分子识别并同受体结合后,激活Gq蛋白的亚基。激活的Gq-α亚基通过扩散与磷脂酶C-β接触,并将磷脂酶C-β激活。
● 第二信使IP3/DAG的生成 被激活的磷脂酶C-β水解质膜上的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 产生三磷酸肌醇(inositol 1,4,5-triphosphate,IP3)和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 DAG)。
● IP3 启动第二信使Ca2+的释放 由PIP2水解后产生的IP3是水溶性的小分子, 它可以离开质膜并迅速在胞质溶胶中扩散。IP3同内质网膜上专一的IP3受体(IP3 receptor)结合, 使IP3-门控Ca2+ 通道打开, 使Ca2+ 从内质网中释放出来。
■ 蛋白激酶C的激活
蛋白激酶C的激活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过程,是三种第二信使共同作用的结果。
■ 蛋白激酶C的作用
蛋白激酶C是一种细胞质酶,在未受刺激的细胞中,PKC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呈非活性构象。一旦有第二信使的存在,PKC将成为膜结合的酶,它能激活细胞质中的酶,参与生化反应的调控, 同时也能作用于细胞核中的转录因子,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是一种多功能的酶。
● 对糖代谢的控制
在肝细胞中, 蛋白激酶C与蛋白激酶A协作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抑制葡萄糖聚合酶(glucose-polymerizing enzyme)的活性,促进糖原代谢。
cAMP介导的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作用是由胰高血糖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了相应激素所引起;而IP3、DAG和Ca2+介导的促进糖原分解和抑制糖原合成的是由α肾上腺受体结合肾上腺素所引起。cAMP激活蛋白激酶A,而IP3、DAG和Ca2+ 激活蛋白激酶C.
● 对细胞分化的控制
肌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转录因子,在肌细胞分化中起关键作用。在成肌细胞(myoblast)中, 蛋白激酶C可使肌细胞生成素磷酸化,抑制了肌细胞生成素与DNA结合的能力,因而阻止了细胞分化为肌纤维。
●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蛋白激酶C至少可通过两种途径参与基因表达的控制。
一种途径是蛋白激酶激活一个磷酸化的级联系统,使MAP蛋白激酶磷酸化,磷酸化的MAP蛋白激酶将基因调节蛋白Elk-1磷酸化,使之激活。激活了Elk-1与一个短的DNA序列(称为血清反应元件,SRE)结合,然后与另一个因子(血清反应因子,SRF)共同调节基因表达。另一种途径是蛋白激酶磷酸化并激活抑制蛋白Iκ-B,释放基因调节蛋白NF-κ-B,使之进入细胞核激活特定基因的转录。
● 此外,有人认为PKC能够催化未被其他激酶催化的蛋白,如催化与分泌和增殖有关的蛋白磷酸化。还可以活化Na+-K+交换系统、使细胞内H+减少、提高细胞质中的pH,还可以提高Na+/K+泵的运转等。
蛋白激酶C在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代谢以及转录激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表5-7)。
表5-7 由蛋白激酶C介导的某些反应
组织 | 反应 | 组织 | 反应 |
血小板 | 分泌血清紧张素 | 肥大细胞 | 释放组胺 |
肾上腺髓质 | 分泌肾上腺素 | 胰腺 | 分泌胰岛素 |
肝 | 糖原水解 | 脂肪组织 | 合成脂肪 |
垂体细胞 | 分泌GH和LH | 甲状腺 | 分泌降钙素 |
睾丸 | 睾丸酮的合成 | 神经元 | 释放多巴胺 |
组织 反应 组织 反应血小板 分泌血清紧张素 肥大细胞 释放组胺肾上腺髓质 分泌肾上腺素 胰腺 分泌胰岛素肝 糖原水解 脂肪组织 合成脂肪垂体细胞 分泌GH和LH 甲状腺 分泌降钙素睾丸 睾丸酮的合成 神经元 释放多巴胺
■ 第二信使Ca2+(calcium ions)的作用
由IP3动员释放到细胞内的Ca2+ 除了参与蛋白激酶C的激活以外,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还有许多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分裂、分泌活动、内吞作用、受精、突触传递、代谢以及细胞运动。
● 细胞中Ca2+浓度及其控制
在静息状态的细胞中,Ca2+浓度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通常只有10-7M.但在细胞外和某些膜结合细胞器,如ER和植物液泡的腔中 Ca2+ 浓度比胞质溶胶中要高10,000倍。
细胞质中的低Ca2+浓度是通过各种通道和运输泵控制的。
细胞质膜中的Ca2+通道和内质网膜中的IP3及ryanodine受体Ca2+通道的打开可使胞质溶胶中的Ca2+浓度升高;细胞质膜中Ca2+泵、内质网膜中的Ca2+泵、细胞质膜中的Na+-Ca2+交换泵,以及线粒体中的Ca2+泵降低胞质溶胶中的Ca2+浓度。
● 钙调蛋白(calmodulin)
一个钙调蛋白可以结合4个Ca2+.Ca2+同钙调蛋白结合形成钙-钙调蛋白复合物(calcium-calmodulin complex),就会引起钙调蛋白构型的变化,增强了钙调蛋白与许多效应物结合的亲和力。
● Ca2+-钙调蛋白复合物的信号放大作用
在不同的细胞中,Ca2+-钙调蛋白复合物可以同CaM-蛋白激酶、cAMP磷酸二酯酶、以及质膜中的Ca2+运输蛋白结合, 将它们激活,进行信号的放大。
举例说明Ca2+-钙调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Ca2+ /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M-Kinase)的激活与作用。
■ 植物细胞中Ca2+的调节作用
在植物细胞中Ca2+也是重要的第二信使。在光、压力、引力以及各种植物激素的刺激下,植物细胞中的Ca2+浓度发生急剧变化。在静息状态下,植物细胞主要是通过质膜和液泡膜中的Ca2+运输泵维持胞质溶胶中的低Ca2+浓度。
植物叶片中气孔直径大小的调节主要是通过Ca2+的第二信使作用调控的。
Ca2+在植物叶保卫细胞关闭中起什么作用?
■ IP3/DAG/Ca2+信号的终止
如同cAMP引起的信号转导,磷脂肌醇和Ca2+离子的第二信使作用也必须迅速解除,使细胞重新回到静息状态。
● DAG信号的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