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9-12 08:59浏览:
次
直肠指诊还可以知道癌肿的大小,范围,部位,活动度等。有不少直肠癌患者在确诊前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其原因不少是因为未做直肠指诊。1986年,掰晓松综合国内665例直肠癌的总平均误诊率为55.6%。如果普遍的误诊现象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直肠指诊的体位
1截石位:患者仰卧,双下肢抬高并外展,同时屈髋屈腹。该体位由于两下肢分型及两髋腰均屈曲,使肛管下垂,肛门都显露清楚,便于检查。该体位还便于在直肠指诊的同时由左手进行腹部双合诊,以明确肿块大小,病变范围等。
2膝胸位:该体位是直肠肛管检查的最常用的体位。患者双膝跪于检查床上,头颈及前胸填垫枕头,使两肩也能着床和臀部抬高,两膝略微分开。膝胸接近,可使肛管肛门都显露清楚,同时患者的内脏上移,盆腔空虚,易于得到较好的检查结果。但该体位患者较累,因此只适于一般病人的短时间检查,而不适于病重体弱者。
3左侧卧位:该体位适于身体较弱或检查的同时也进行处理的患者。患者左侧卧位,左臂置身前或身后,左下肢略屈,右下肢屈曲贴近腹部。
二直肠指诊的指征
1便血或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包括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
2大便习惯改变,有类似于肠炎,痔疮症状,排便,排尿困难及其他肛管,直肠刺激症状患者。
3有腹部肿块,腹水患者。
4疑有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患者。
5有消化道肿瘤病史或已确诊的消化道肿瘤患者。
6有泌尿系统症状或生殖系统症状的患者。
7起病急,高热,昏迷,抽搐原因不明的患者。
三直肠指诊可以触及的常见病变。
1痔:内痔柔软,一般不易触及或略能感到;若内痔有血栓形成或已纤维化,则可触到硬结,有时有触痛或出血。
2肛瘘:常可触到条索状瘘管,从肛门旁外口向内伸延,有时可触到瘘管内口处的小硬结。
3直肠息肉:可以触到质软且可推动的圆形肿块,有时可以触到息肉的蒂部。息肉为多发时,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质软包块,指套上常染有新鲜血迹。
4直肠癌:可在齿状线以上直肠壁上触到高低不平的硬块,表面有溃疡,呈菜花状感觉,肠腔常狭窄,有时难容一指通过。低位直肠癌可以侵入肛管,因此部位很浅,甚至就在肛门口,指诊手套上常染有脓血和粘液。
四直肠指诊的操作要点
1检查者右手带食指指套或橡胶手套,于食指涂抹润滑剂。
2患者采用膝胸位,左侧卧位或截石位。以上体位检查时,可触及距肛缘8cm的直肠病灶,若向内稍用力,手指触诊长度可增至9~10cm。
3在肛门周围涂润滑剂少许,再用右食指末节掌侧面轻轻按压肛门,使括约肌放松。当感到肛门无明显紧张后,让患者张口呼吸,然后再将食指缓缓进入直肠。
4手指进入肛门后,应由浅至深,前,后,左,右全部触及,以了解肛门直肠有否瘘管,溃疡,新生物,狭窄等。触诊时,可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感,并注意肛门括约肌是否松弛,直肠是否空虚。
5男性病人,直肠前方可触及前列腺和精囊,应注意前列腺是否光滑,大小是否正常,中央沟是否消失等,女性病人应检查子宫颈及阴道后壁的情况。
6直肠前上方为膀胱直肠隐窝,要了解膀胱直肠隐窝是否饱满,有无触痛及结节。检查盆腔肿块时,可用左手于腹壁联合触诊。
7检查完毕,将手指缓慢抽出,观察指套上是否有脓,血或其他分泌物,必要时应嗅其味道或送涂片检查。
五直肠指诊需注意的问题
1为了减少漏诊和误诊,做到检查前心中有数,检查时要有重点。在直肠指诊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2食指要全部插入直肠内,并有顺序地前,后,左,右反复上下触诊,特别要仔细检查直肠后壁,以避免高位或后位直肠癌的漏诊。
3当直肠指诊有疑问时,可变换体位再进行检查,可增加手指触诊的长度。如膝胸位改为蹲位或膝直位时,在增加腹压下常可触及11~12cm的直肠情况。若触及肿瘤,应注意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和肿瘤的部位,大小,质地,形态,基底是否活动及与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关系。有肠腔狭窄时,应描述进指几厘米不能通过。肛诊时不可粗暴按压肿瘤,以免肿瘤破裂,出血和医源性播散。
4当手指抽出后,若指套上有血迹,经改变体位后仍未触到肿块,应立即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及时检查出高位结肠病变。
5如肛裂患者疑合并有直肠肿瘤者,应在局麻下进行直肠指诊,使括约肌松弛,疼痛减轻,有利于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