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6-06 09:00浏览:
次
移植后糖尿病(PTDM)是器官移植术后发现的糖尿病,是器官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PTDM可增加移植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减退或丧失及感染,还会增加受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PTDM危险因素有移植相关与非移植相关,移植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使用钙神经蛋白抑制剂(CNI)、糖皮质激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病毒感染、移植后体质量增加等。
目前降糖药有双胍类(二甲双胍)、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DD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岛素。那么,在肾移植后或肝移植后发现的糖尿病,降糖药如何选用呢?
一.免疫抑制剂对血糖的影响
⑴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钙神经蛋白抑制剂(CNI)如他克莫司(FK506)和环孢素(CsA)、糖皮质激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麦考酚酸(霉酚酸,MPA)类如霉酚酸酯(MMF)、硫唑嘌呤(AZA)等。
药物
对血糖影响机制
CNI(他克莫司、环孢素等)
钙神经蛋白/活化T细胞核因子通路可调节胰岛β细胞的生长和功能,CNI因此能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导致PTDM。FK506的致病效应更强。
糖皮质激素
可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输出,也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并抑制胰岛素分泌,及诱导胰岛细胞凋亡。
mTOR抑制剂
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途经,加重胰岛素抵抗,且有抗增殖作用,可抑制β细胞增殖,促进β细胞凋亡。
其他
麦考酚酸(MPA)类、硫唑嘌呤(AZA)等的致病作用相对较低,但联用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⑵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影响
肝移植术后
钙神经蛋白抑制剂(他克莫司)
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A)
糖皮质激素
霉酚酸酯
糖尿病
++
+
+++
-
二.移植后糖尿病治疗药的选用
降糖药的选用需考虑药物的药理特性、降糖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可能与受者的免疫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⑴降糖药特点
药物
作用机制
特点
双胍类
(二甲双胍)
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
①优点:减轻体质量,不增加低血糖风险;降低肥胖T2DM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②缺点:胃肠道反应;肾功能不全时乳酸酸中毒。
磺脲类
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①优点:可降低HbA1c1-2%。
②缺点:低血糖、体质量增加、肾功能不全时蓄积。
噻唑烷二酮类(TZD)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①优点:经肝脏代谢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②缺点:液体潴留、增加心力衰竭风险;增加骨质疏松、骨折、膀胱癌风险。
格列奈类
促进早时相胰岛素分泌
①优点: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降低餐后血糖、不加速肾衰竭(瑞格列奈)。
②缺点:低血糖、体质量增加、肾衰竭时剂量调整(那格列奈)。
α-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延缓胃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
①优点:低血糖事件少、不增加体质量且有减轻趋势。
②缺点:胃肠道反应如腹泻和腹胀。
GLP-1受体激动剂(依克那肽、利拉鲁肽)
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产生、增加饱腹感
①优点:不增加体质量(可能降低)、低血糖风险小、降血压。
②缺点:胃肠道反应、胰腺炎影响药物吸收、肾功能损害、产生抗体。
DDP-4抑制剂
(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
减慢肠促胰岛
素失活
①优点:不增加体质量。
②缺点:胰腺炎风险、可能致癌。
胰岛素
外源性降糖激素
①优点:有效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无“封顶效应”,剂型多。
②缺点:体质量增加、皮下给药、低血糖、可能致癌。
⑵降糖药在移植受者中的选用
肾功能不全时需要调剂量的口服降糖药为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或二肽基肽酶(DDP)-4抑制剂。需监测肝功能的为磺脲类和噻唑烷二酮(TZD)类。
TZD可用于肝、肾移植受者;二甲双胍在肾移植受者中是安全的,一般认为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可安全使用;DDP-4制剂不与免疫抑制剂相互作用。
结合β细胞功能衰竭机制和早期保护β细胞功能的理念,优先选择安全性良好、兼具β细胞保护作用的二甲双胍和DDP-4抑制剂。TZD和α-糖苷酶抑制剂也可选用,但TZD引起水钠潴留、心力衰竭和骨含量减少等不良反应,α-糖苷酶抑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耐受性。磺脲类促泌剂可加速β细胞功能衰竭,避免应用可能对保护胰腺分泌功能有益。
保护胰腺分泌功能是PTDM治疗的关键要素。移植后早期治疗可以胰岛素为主,稳定后逐步转变成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生活方式改变的综合性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若如合并明显的高血糖症状或明显升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当胰岛素需求量减少时,若移植肝功能正常应尝试口服降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