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12-14 08:13浏览:
次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被人们称为游走于血管内“最沉默”的杀手,平时闷声不说话,一旦发作起来容易堵塞血管,会让我们身体的循环系统瘫痪,结果是致命的。
像脑梗、心梗、肺栓塞……这些凶险的疾病背后有一个相同的源头,那就是血栓,所以很多朋友谈到血栓会很紧张。
平时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呢?
预防血栓除了清淡饮食,科学运动,睡眠充足以及心情愉悦,还有一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小技巧,那就是—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很多人对喝水的时机似乎从未在意过,通常是渴了才喝。实际上,在适当的时候喝水不但能解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栓风险。
以下五个时期喝水能够降低血栓风险!
一:起床后
早晨是人体生理性血压升高的时刻,血小板活性增加,加之睡了一夜的觉,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均使不少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起床后喝水有助于降低血黏度,从而降低血栓风险。
一般来说,牛奶、果汁、冰水以及盐水,都不适合作为早上第一杯水饮用,温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早上5点-7点是大肠经当令的时候,胃肠蠕动比较强烈,这个时期喝水,可以帮助我们身体排便,排出身体内的毒素垃圾,从晨起第一杯温水开始!
二:晨练前后
晨练前应少量饮水,这能降低运动引起的脱水、血液黏稠的风险,从而有助预防血栓。
气温高时,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但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一般150毫升~200毫升即可。
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朋友的是,即使夏天也应该喝温水,随身携带保温杯的习惯我们现在就应该养成。
三:饭后半小时
饭后不要立刻喝水,否则会冲淡、稀释唾液和胃液,使蛋白酶的活性减弱,影响消化吸收。
建议饭后半小时再饮水,200毫升左右,有助于缓解餐后的血黏度升高。但要小口小口地喝,否则频繁、大量饮水容易烧心。容易烧心的人宜在饭后2~3小时,每间隔20~30分钟喝3~4小口。
四:下班前
上班族常常会因忙碌的八小时工作而忽略了饮水,而且上班族本身也是久坐族,久坐是诱发血栓的重要因素,如果喝水再不及时的话,血栓的危险因素非常高了。
建议这些人养成下班前喝几口水的习惯,一纸杯的量就足够了,别喝太多,否则容易在下班路上“尿急”。
五:睡觉前
睡前应抿两口水再睡觉。因为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会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变高。
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缓解该现象,从而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此外,老年人睡前最好在床边常备一杯温水,感觉口渴时马上喝几口。
还需要提醒的是,正常人每天清水的摄入量为2000毫升~2500毫升,若太少,体内废物代谢不出去,影响身体健康;若太多,则会加重肾脏负担,也不可取。
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除饮水外,应定期去医院作血液黏度的相关检查,如发现血液黏度已增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低血液黏度的药物。
血栓不仅仅是威胁老年人的头号杀手了,也是威胁年轻人的头号杀手,现在很多办公室白领主要以久坐为主,平时锻炼比较少。
吃的比较肥甘厚腻,油腻,消耗比较少,导致身体内部囤积的脂肪比较多,血液循环比较缓慢,所以血栓的危险性非常高。
建议各位朋友,预防血栓可以从简单喝水这件事做起,非常简单,但恰恰是因为这个简单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降低血栓的风险,何乐为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