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口服抗病毒药物,也就是核苷(酸)类似物,是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以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
体内的乙肝病毒如果被持续抑制,患者肝脏的炎症就会持续得到缓解。在HBsAg没有持续转阴时,一旦停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力量就解除了,乙肝病毒就有可能重新大量的复制,激发人体严重的免疫反应,从而造成肝细胞的大量损伤,出现严重的肝炎发作,甚至会引起严重的肝衰竭,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比如,患乙型肝炎肝硬化。自2001年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LAM)。在治疗的1年半中,HBVDNA持续阴性,肝功能检测也一直正常,身体也没有明显不适,正常生活、正常工作。他就觉得自己通过抗病毒治疗病毒已被控制,肝炎已经缓解,便停用了拉米夫定。
结果在停药后两个月肝炎发作,病情迅速进展,不到三周就出现了肝衰竭。
还有一位患者,也是患乙型肝炎肝硬化。口服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ETV)治疗了6年,期间病情一直稳定,HBVDNA持续阴性,肝功能也持续正常。他也是觉得乙肝病毒已经被控制了许多年,认为肝炎问题已经解决,就停用了恩替卡韦(ETV)。
结果半年之后,乙肝病毒反弹,肝功能也明显异常,很快也发展到了肝衰竭,出现了严重的肝性脑病和严重的腹水。
血淋漓的现实例子告诉了我们随意停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危害。尤其是在有肝硬化的情况下,停药的风险更大,危险性更强,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生命。
为什么口服抗病毒药物停药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因为乙肝病毒感染后,会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在肝细胞内持续存在并作为乙肝病毒的复制模板,持续产生子代乙肝病毒释放到血液中,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肝脏,感染新的肝细胞。而我们应用的所有口服抗病毒药物都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而不能清除cccDNA。所以口服抗病毒药物要持续应用,才能持续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一旦停用口服抗病毒药物,也就解除了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能力,乙肝病毒就会重新大量的复制,感染新的肝细胞,从而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大量的肝细胞的损伤,引起肝炎的严重发作,部分患者会出现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进展为肝衰竭,造成致命的后果。
如果把乙肝病毒比作是恐怖分子,而将口服抗病毒药物比作是警察,警察就是打击和控制恐怖分子的正能量。恐怖分子一旦持凶器到处行凶作恶时,警察就会立刻对他们采取行动,制服这些恐怖分子,给他们带上手铐、脚镣关进监狱。如果随意放这些恐怖分子出来,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事件。所以对这些恐怖分子需要进行持续的控制,以达到平安和谐的目的。
这就如同口服抗病毒药物长期控制病毒复制的情况一样。只要我们一直用药,乙肝病毒的复制被控制的情况下,肝脏功能就会一直的正常,肝脏的炎症和肝脏的纤维化就有可能缓解、改善,甚至逆转。
只有长期的、持续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才有可能不造成肝脏的严重损伤,才有可能使我们的肝功能持续保持正常,才有可能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正常工作,使我们活的更好,活得更长。
一旦启动了抗病毒治疗,就要坚持长期应用。任何情况下的停药都是有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