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慢性乙型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与肝损害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4-09 19:43浏览:

 天气变冷,感冒总是猝不及防。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之为扑热息痛,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因其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退热,对胃肠道刺激性小,而被广泛应用于感冒的辅助治疗,只要不超过推荐剂量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会损伤肝脏
 
损伤概率以及严重性取决于对乙酰氨基酚摄入的剂量;剂量越高,就越有可能造成肝脏损伤,损伤严重程度越严重。因此,乙肝患者得感冒时,需要确保服用的非处方药在缓解感冒症状时不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以减轻感冒症状时,需谨慎使用,避免无意中过量服用导致肝脏损害。然而,麻烦的是,很多种可以抑制咳嗽或助眠的抗感冒药物也包含对乙酰氨基酚,但却没有打印在药物标签上。
 
成人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剂量
 
对于一般健康成人,对乙酰氨基酚的24h推荐最大剂量为325mg。然而,每天喝超过2杯酒精饮料的个体,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量应不超过200mg/24h。
 
一般认为,除非患有严重的肝损伤,如肝硬化,个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安全地服用推荐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而不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如果遵循药物准则,对乙酰氨基酚是安全的,且基本上没有肝损伤风险。
 
如果任何时间个体摄入过多对乙酰氨基酚,它会在肝脏内积累并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仔细阅读药物标签
 
如果个体已经因发烧和头痛服用扑热息痛,还需要一些药物来缓解咳嗽症状,个体需要仔细阅读咳嗽用药的标签,这样就不会无意中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摄入量。
 
仔细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如果药物说明要求每六个小时服用药物,则按照说明服药,不可过快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