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25 17:02浏览:

 一、概述
 
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入院的最常见原因,腹水的出现是肝硬化自然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15%,5年病死率约44%[1]。特别是晚期大量腹水患者如果出现肝肾综合征,则病死率更高,预后更差[2]。因此,腹水的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早在2001年4月,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orldGastroenterologyOrganisation,WGO)制定了《临床指南:成人肝硬化腹水的治疗(2001)》。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AASLD)制定了《成人肝硬化腹水处理指南》,并根据近年来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及防治手段,于2009年和2012年进行了更新。2006年英国肝病学会也制定了《腹水管理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表了《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13年国际腹水俱乐部(International-ClubofAscites,ICA)制定了《腹水管理共识》[3-6]。国内也先后制定过一些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专家共识等。为帮助临床医生在肝硬化腹水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肝病、消化、感染、药学和统计等领域的专家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不是强制性标准,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肝硬化腹水诊治中的所有临床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可以指南为参考,充分了解病情,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全面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指南中提及的证据和推荐意见基本按照GRAD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系统(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进行分级(表1)。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等级
 
证据质量
 
高(A)
 
进一步研究不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中(B)
 
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
 
低或非常低(C)
 
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
 
推荐强度等级
 
强(1)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
 
弱(2)
 
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ascites)。腹水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引起腹水的原因可分为肝源性、癌性、心源性、血管源性(静脉阻塞或狭窄)、肾源性、营养不良性和结核性等[7]。本指南主要介绍肝源性腹水中由肝硬化引起的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