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7-04 16:02浏览:
次
由于消化系癌瘤坏死崩解和癌瘤浸润破坏组织,使促凝物质入血启动凝血系统,引起血液凝固、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血管损害。
1.血栓性静脉炎,常伴于胰腺癌、胃癌、结肠及直肠癌。
2.淋巴性水肿,见于直肠癌及转移性结肠癌,因癌瘤压迫或堵塞淋巴管所致,表现为相应的淋巴管引流区域的局限性水肿,多为单侧,有时类似像皮肿样。
3.雷诺氏现象,见于结肠癌及胰腺癌,主要表现为急性肢端缺血,如肢端发白、紫绀、潮红顺序出现,也有呈持续性紫绀者。
4.非细菌性血栓性赘疣状心内膜炎,可见于胃癌和胰腺癌,心内膜有赘疣样血栓沉积附着,大多侵及左心瓣膜,有时也累及三尖瓣,血栓脱落后引起多器官栓塞。
主要依赖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由于消化系癌瘤坏死崩解和癌瘤浸润破坏组织,使大量的促凝物质进入血液,生化检查的结果可以显示出血液中含有过量的促凝物质,凝血功能检查也可以发生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这些结果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临床上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栓栓塞相鉴别。引起血栓的原因很多,正确地判断引起血栓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治疗,总结引起血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 1) 年龄: 由于老年人血管硬化, 活动减少, 还合并有大量基础疾病, 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等, 静脉血流速度滞缓, 白细胞附壁, 血小板在局部聚集粘附沉积在血管内膜上, 构成血栓。
( 2 ) 季节: 在气候炎热的季节,尤其是6~8月,汗液蒸发较多, 血液浓缩明显, 血液粘稠度增加, 是血栓形成的好发因素。
( 3 ) 手术: 手术时误伤静脉和物理损伤均可导致血管内膜的破坏, 使组织因子释放加速血栓的形成 , 另外, 手术后感染亦明显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 4) 外伤: 组织受作伤时受口处或受伤部位的肿胀、压迫、血管损伤、手术刺激等大大增加了血栓发生的几率。
( 5 ) 烧伤:烧伤后患者须长时间平卧, 俯卧位下腹部垫海绵垫时, 直接对髂股静脉压迫, 大面积清创时的机械性刺激, 输液时反复静脉穿刺及留置插管, 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坏死物质的吸收, 全身炎症反应中大量炎性介质的释放, 水电解质失衡等因素促使了血栓的形成。
( 6 ) 肿瘤: 肿瘤本身的物理压迫及肿瘤代谢产物使血细胞表面负电荷消失可使血液凝聚速度加快。
( 7 ) TPN 的广泛使用, 长时间深静脉置管, 不恰当的经深静脉输液, 使临床当中出现了不少医源性的深静脉血栓。另外, 感染、糖尿病、局部病变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的并发症包括:血栓性静脉炎、淋巴性水肿、雷诺现象等。
1、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炎症也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发生于不同地方的血栓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发生于四肢的血栓常表现为疼痛、压痛和肿胀。若血栓发生于肺部,可以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和咯血。
2、淋巴性水肿
继发性淋巴水肿多为感染所致,特别是足部皮肤真菌病.在老年人,可由于盆腔或腹股沟恶性疾患以及放射治疗后发生.淋巴水肿可因感染而发生并发症(淋巴管炎),表现为寒战,高热,中毒症状以及下肢红,热,肿胀.皮肤上可见淋巴管炎的红色条纹和腹股沟增大和有压痛的淋巴结.上述表现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不同.手术切断或放射治疗使淋巴组织闭塞亦为淋巴水肿的病因.
3、雷诺现象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Rp)是一种周围循环疾病。在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刺激下,突然发生指(趾)小动脉的痉挛。典型的Rp症状包括几个或几节手指或脚趾遇冷或情绪紧张后,发作苍白后继青紫,经搓揉或保暖后转为红润,在Rp发作时可伴有局部麻木或刺痛。Rp最常影响手指,但脚趾、耳、鼻和舌也可受累。持续地或频繁地发作Rp可以导致指(趾)端缺血性溃疡或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