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胃梅毒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6-27 20:05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胃梅毒由梅毒螺旋体侵犯而引起。

  (二)发病机制

  病变开始在胃黏膜下层。早期梅毒即可使胃壁受累,但多数为一过性,第二期梅毒胃黏膜病理变化没有特异性。胃部病变主要是三期梅毒引起,表现为炎性浸润及形成树胶样肿,单发或多发,组织学呈肉芽肿改变,可见类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巨细胞围绕的中心性坏死病变。病原体在暗视野下嗜银染色或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可看到,也可采用免疫接种而发现。炎性浸润以黏膜下层为主,肌层也可增厚。病变处表面黏膜光滑,色泽较暗。也可在胃壁形成典型的树胶肿、浅表结节,以后溃破成溃疡,接触时有硬结感,形成瘢痕或穿破胃壁。

【症状】

  症状发展较缓慢,但进行性加重,随着胃容积缩小和并发溃疡而明显。开始多表现为饭后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伴有上腹胀、恶心、呕吐和消瘦、乏力等。因胃瘢痕形成及幽门通过受阻,腹痛和呕吐加重。有些病人症状类似消化性溃疡。少数病例腹部体检可触及肿块。

  胃梅毒无特异症状,诊断较困难,依据以往疾病史、初期梅毒下疳病史及胃X线检查、血清抗原反应,有助于确诊。胃镜所见及活组织检查符合梅毒的病理改变,可确定诊断。经抗梅毒治疗后,胃部X线钡餐造影显示病变好转或消失,对诊断亦有帮助。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1.在3个月之内凡接触过传染性梅毒的性伴应予检查、确诊及治疗。

  2.早期梅毒在治疗期禁止性生活。

【检查】

  血康瓦反应多为阳性。早期胃梅毒时胃酸无明显变化,晚期可出现胃酸分泌减少。

  1.胃X线钡餐造影 可提示:

  (1)砂钟胃。

  (2)弥漫性胃壁受累,形成皮革胃。

  (3)胃充盈缺损。

  (4)胃容积减少而呈管状狭窄。

  (5)多为浅溃疡,X线检查不易发现,如为大溃疡,X线检查似癌性溃疡。

  2.胃梅毒初期胃镜检查可见胃炎性改变,包括胃黏膜充血、糜烂、散在出血点,胃窦部可见浅表溃疡。晚期梅毒出现胃窦狭窄,胃壁蠕动减弱,以及树胶肿破溃后形成较大不规则的溃疡,外观难与癌性溃疡区别。

【鉴别】

  胃梅毒有时与胃癌及胃溃疡难以鉴别。但胃梅毒多发生于未经抗梅毒治疗的年轻患者,病程较长,体重下降较胃癌缓慢。有时须经活组织检查或手术后病理检查方能确诊。

【并发症】

  胃部病变主要为晚期梅毒引起。可在胃壁形成典型的树胶肿,但并不多见。树胶肿破溃后可形成溃疡,瘢痕或穿破胃壁。由于瘢痕的形成而致胃变形呈砂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