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慢性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痘疹状胃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6-22 14:16浏览:

【病因】

  1.药物:①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该类药物可通过胃黏膜直接损伤及抑制环氧合酶损伤。②抗肿瘤药。

  2.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严重器官病变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均可致本病。

【症状】

  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性别。起病往往较急且重,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现呕血、黑便,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复发。

  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

【饮食保健】

  慢性胃炎最好吃什么

  注重软、烂、消化:食用的主食、蔬菜及鱼肉等荤菜,特别是豆类、花生米等硬果类都要煮透、烧熟使之软烂,便于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保持新鲜、清淡:各种食物均应新鲜,不宜存放过久食用。吃新鲜而含纤维少的蔬菜及水果,如冬瓜、黄瓜、番茄、土豆、菠菜叶、小白菜、苹果、梨、香蕉、橘子等。吃清淡少油的膳食。清淡膳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康复。

  慢性胃炎不宜吃什么

  慢性胃炎患者忌食烈性酒(其他酒类也应少饮或不饮)、香烟、浓茶、咖啡、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不宜吃过甜、过咸、过浓、过冷、过热、过酸的汤类及菜肴,以防伤害胃黏膜。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护理】

  不可小看慢性糜烂性胃炎,如不能进行及时治疗,有效地遏制疾病的发展,那么就会产生消化性溃疡,甚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治疗】

  一、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二、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三、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四、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五、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检查】

  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持续型及消失型。

  实验室检查:患者表现为呕吐和(或)柏油样便及部分病人急性大量出血时,血红蛋白总量下降,大便及呕吐物潜血实验均阳性。

【鉴别】

  急性糜烂性胃炎一般急性起病,其症状轻重也不同。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隐痛、喛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严重者呕吐物略带血性。由沙门菌或金葡萄及其毒素致病者,常于进食物数小时或24小时内发病,伴有发热、腹泻,严重者有脱水、酸中毒或休克等。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白细胞增多。X线检查见病变粘膜粗糙、局部压痛、激惹。内镜检查见胃粘膜充血、水肿、渗出、斑点状出血或糜烂。

【并发症】

  慢性糜烂性胃炎如不能进行及时治疗,有效地遏制疾病的发展,那么就会产生消化性溃疡,甚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