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老年人慢性胃炎(老年慢性胃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6-20 14:14浏览:

【病因】

  (1)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牙列缺损,食物咀嚼不充分或者未咀嚼吞下入胃。老年人味觉下降,食道、胃粘膜逐渐萎缩,蠕动力差,喜吃刺激性食物或长期饮浓茶、酒、咖啡、过度吸烟等引起炎症。

  (2)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服多种药物也能产生药物性胃炎,甚至产生胃糜烂及胃出血。

  (3)免疫因素。随年龄增长,身体免疫力下降,胃粘膜退化萎缩,胃分泌功能减少,所以有人说萎缩性胃炎是老化现象之一。

【症状】

  老年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饭后上腹饱胀不适、胃部隐痛、心嘈、嗳气、反酸、恶心、食欲不振及体重减轻等。

  老年人的慢性胃炎又多伴发肠腺上皮化生和胃粘膜细胞的不典型增生,后者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饮食保健】

  (1)饮食卫生: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食卫生,因老年人胃炎的特点多是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相对减少功能减退。胃液对饮食中的细菌、病毒的杀伤作用减弱,以至于家庭共同进餐者中老年人发生急胃炎较多,而年轻人较少,所以老年人进食凉菜、生菜、生拌鱼、虾类食物时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另一方面,老年人进餐应讲究,进餐的时间应充足。细嚼慢咽,禁忌暴饮暴食。无体力活动时应每餐八分饱,有助于消化。餐后适当的体位也是餐后消化的关键。如餐后适量的轻活动、散步、养鱼、养花,有助于胃的排空及肠道功能运动,要比餐后长时间的坐卧大有益处。

  (2)饮食营养:中国的五千年文化中,饮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当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使我们民族繁衍昌盛。中国有句话叫做,药补不如食补。同时可以根据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调整饮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50岁以后人的形态和功能出现某些衰退现象,如:腺体分泌减少,新陈代谢缓慢,抗力降低,感觉功能减退,唾液分泌减少,牙齿松动脱落。胃酸分泌减少,胆汁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功能降低,基础代谢率降低10%~15%,60岁以上可减少20%,70岁以上可减少30%,多食可发胖,但也不能限制饮食防止发胖。

  营养成分的合理需要是健康的保证。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率较低,每天活动量少,进食量相对减少,但蛋白质不能减少,应保证给每千克体重1.2~1.5g。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供应能维持氮平衡。故应补充优质蛋白质,但也不宜过多,以免增加肾脏负担。碳水化合物的供给相应的减少,除淀粉外,应以果糖为主。因果糖在体内变成脂肪的可能性较糖为少,脂肪应以植物脂肪为主。可占热量的20%~25%

  维生素在调解和控制代谢,推迟衰老维持机体功能上非常重要。维生素D功能上非常重要。如维生素A能促进免疫的耐受性。维生素D能促进正常粒细胞诱导分化,增加T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可防止骨质疏松症。维生素E是自由基清除剂。有抗衰老作用。维生素B6缺乏时,易患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维生素A、维生素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是生物膜上自由基清除剂。

  具体讲就是:①控制摄入量,维持体重。②控制脂肪摄入量,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③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为主,荤素合理搭配。提倡多吃奶类、豆类和鱼类蛋白。④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⑤多食新鲜水果蔬菜。⑥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入,如钙铁锌的补充。食盐<6g/d。⑦多样化饮食。⑧少食多餐。⑨不吸烟、不饮酒。⑩情绪乐观,合理的饮食才是健康的保证。

  慢性胃炎还可以通过饮食调养,下面介绍几种方法:①佛手粥:佛手20g、白米100g,佛手先煎汤去渣,粥煮成后加冰糖适量并入佛手汤。稍煮片刻,即可服用。适用于肝气犯胃型。②参芪红枣煲猪肚:猪肚250g,洗净后切块,党参、黄芪各15g,大枣5枚,煲汤,食猪肚。适用于脾胃气虚。③百合莲子糯米粥:百合30g,莲子20g,糯米100g。共煮粥。粥成加红糖适量。再煮片刻即食用。适用于胃阴亏虚型。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其特点为胃酸分泌低,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分解食物助消化,还能帮助铁、维生素B12的吸收。饮食中多吃一些山楂、苹果,有助于胃酸分泌,提高胃酸浓度,有助于消化,对无明显症状的萎缩性胃炎,还可以食适量的辣性食物以增加胃的血流供应,促进胃的正常运动。

【护理】

  适量的运动能增加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调解神经,调解内分泌功能,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治疗】

  慢性胃炎是可以预防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一级预防: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咽、喉、口腔病灶细菌或病毒侵入胃内,引起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不过量的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少吃泡菜及过烫、过硬、粗糙的食物,少食辛辣的食物,不过度吸烟,如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时,需餐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注意饮食中的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二级预防:对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早饱、食欲减退、贫血、消瘦、舌炎、舌萎缩、腹泻症状者进行早期胃镜检查。做好早期诊断,早期及时根治病因,对经治疗症状好转的病人定期复查。

  三级预防: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做到积极治疗,消除病因的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有肠上皮化生的病人定期做胃镜活检,早期发现癌前期病变,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社区干预:在老年人的预防上,应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对社区内居住的老年人定期走访,发现有消化道症状、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贫血、腹胀、周身无力的老年人,给予及时早期检查。同时搞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活动。如:老年人生活注意事项、饮食卫生常识,去除不良生活习惯,做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组织老年人参加集体文化活动。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检查】

  1.胃酸的测定 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可正常或轻度降低,而萎缩性胃炎胃酸明显降低,其泌酸功能随胃腺体的萎缩、肠腺化生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其他:胃蛋白酶原测定、胃泌素测定 、内因子的测定、自身抗体检测、HP检测等。 2.胃镜检查

  (1)浅表性胃炎: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

  (2)萎缩性胃炎: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可呈淡红色、灰色、灰黄色或灰绿色,重度萎缩呈灰白色,色泽深浅不一,皱襞变细、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如树枝或网状。有时在萎缩黏膜上见到上皮细胞增生而成的颗粒。萎缩的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烂灶。

  (3)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

【鉴别】

  慢性胃炎的症状无特异性,很多消化道疾病均可出现,需鉴别的疾病有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早期胃癌、胆囊炎、胆囊结石等。非糜烂性胃炎属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范畴,分为反流样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样型、特发型等。

【并发症】

  并发贫血、胃黏膜糜烂、上消化道出血、癌前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