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结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6-20 13:16浏览:

【病因】

  一、自身免疫反应: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并且患者的淋巴细胞对胎儿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提示怀疑结肠炎的发生还可能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二、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三、遗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四、神经精神因素: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对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属心身疾病一类,心身疾病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有人将7种疾病列为心身疾病,即: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高血压,神经性皮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十二指肠溃疡。目前可能有更多疾病被列为心身疾病。

【症状】

  基本症状

  (1) 大量便血: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降及血色素低,需要输血治疗。

  (2) 肠狭窄:临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

  (3)肠穿孔: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 中毒性扩张: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病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人,死亡率可高达44%,易并发肠穿孔。

  (5) 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

  (6)腹泻:腹泻是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7) 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

  (8) 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9) 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饮食保健】

  结肠炎食疗方(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大枣健脾粥

  大枣50g,山药、莲子各30g,白扁豆20g,白砂糖适量。各味加水煎熬至烂熟,白砂糖调化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用。

  人参粥

  人参10g,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粳米洗净,加水至1000ml,文火煮至烂熟后,加入人参粉和冰糖搅匀再煮至2---3沸,便用。

  金樱子莲芡粥

  金樱子12g,炮姜、肉豆蔻各6g,五味子3g,莲子、芡实、山药各15g,粳米50g。先将金樱子、炮姜、肉豆寇、五味子加水煎,滤汁去渣,然后加入莲子、芡实、山药、粳米及水适量,共煮成粥。1日分2次食用。

  车前扁豆薏仁粥

  车前草15g,淡竹叶、干荷叶各9g,白扁豆、薏苡仁各30g,粳米60g。先将车前草、淡竹叶、干荷叶加水煎,去渣滤汁,然后将白扁豆、粳米加水适量煮成粥,加入药汁共煮成稀粥食用,1日分2次服食。

  豆蔻当归煨乌鸡

  豆蔻、当归各10g,葱白、生姜、盐适量,乌鸡一只,味精。乌鸡洗净,除去内脏,将豆寇、当归、葱白、生姜植入腹内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炖熟烂,食时加适量盐、味精。 荔枝粥

  干荔枝5枚,粳米100g。干荔枝去壳与粳米同煮为粥,供晚餐服食,连吃5天为1疗程。

  结肠炎吃什么对身体好?

  1、饮食宜清淡。

  2、饮食中适当增加瘦肉、鱼、蛋、蕈类等,只要不过多,不太油腻,增加荤食时慢慢增加,用不着担心消化不良等。

  3、食物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为宜。

  结肠炎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 应少吃纤维素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竹笋等,叶菜类也应适当控制,必要时可采用咀嚼后喝汁液吐渣的方法。

  2、 忌吃产气食物。如大豆、豆制品、炒蚕豆、白薯等;

  3、 忌生冷瓜果。

  4、 忌食牛奶及海鲜。腹泻患者食用牛奶、炼乳、虾、海鱼等后易发生结肠过敏,导致腹泻加重。另外蜂蜜及其制品有润肠通便作用,所以也不能食用。

【护理】

  护理

  结肠炎是因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疾病,据专家介绍结肠炎临床上主要表现有:腹泻、腹痛、粘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 10-30 次,排出含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常见的结肠炎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隆病、过敏性结肠炎等,那么如何护理结肠炎病人呢?下面介绍一下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结肠炎护理常识之病情观察

  1.根据病情观察腹泻的频率次数和大便的性状。

  2.暴发型患者因大便次数频繁,应观察是否有口渴、皮肤弹性减弱、消瘦、乏力、心悸。血压下降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障碍的表现。

  3.如病情恶化、毒血症明显、高热伴腹胀、腹部压痛、肠呜音减弱或消失,或出现腹膜刺激症,提示有并发症应立即与医师联系协助抢救。

  结肠炎护理常识之一般护理

  1.连续便血和腹泻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便后温水坐浴或肛门热敷,改善局部循环。并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2.需行药物保留灌肠时,宜在晚睡前执行,先嘱患者排便,后行低压盐水灌肠。

  3.轻者适当休息,指导患者晚间安然入眠,重视午睡;重型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肠蠕动和肠痉挛。

  结肠炎护理常识之对症护理

  1.腹痛应用解痉剂时,剂量宜小,避免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

  2.严重发作者,应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血制品,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3.需行结肠内窥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时,以低压生理盐水灌肠做好肠道准备,避免压力过高防止肠穿孔。

  4.指导患者以刺激性小、纤维素少、高热量饮食;大出血时禁食,以后根据病情过渡到流质和无渣饮食,慎用牛奶和乳制品等。

  综上所述,结肠炎护理还应做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解此病的诱发因素、治疗后的效果,并保持情绪稳定。嘱咐患者按时正确服药,配合治疗和护理。

【治疗】

  肠炎患者自我锻炼法

  1、做时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姿势取仰卧式,双眼微闭,深呼吸,先提肛30次,向上提时吸气,向下放时呼气。一提一放为一次。

  2、提肛时一定要意守肛门,做完30次后再揉腹200次,揉腹前要排净大小便,不宜过饱过饿。

  3、揉时手心向下,右手放在肚脐上,左手放在右手手背上,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力度适中,揉的幅度由小到大,即先从肚脐开始,再慢慢扩大,直到整个腹部,揉一圈为一次,揉腹时要意守丹田(肚脐下约5厘米处),在揉腹前心中默念“消炎、止痛、痊愈”六字。

  4、做完运动之后,双手放在肚脐上,还是左手放在右手上,做深呼吸三次,平躺三分钟后起床。

  此法要持之以恒,揉腹时如出现腹部温热感,肠鸣或排气现象均属正常。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活动期以糊状黏液、脓血便最为常见,镜下检查有大量的红细胞、脓细胞,其数量变化常与疾病的病情相关。涂片中常见到大量的多核巨噬细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为了避免因口服铁剂或饮食引起大便隐血试验呈假阳性,可以采用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抗人血红蛋白抗体作检查。粪便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各种感染性结肠炎,容易混淆的病原体包括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沙门菌、贾兰鞭毛虫等,其次为阿米巴原虫、难辨梭状杆菌、沙眼衣原体、巨细胞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Norwalk病毒、组织胞浆菌、芽生菌、隐球菌、耶尔森小肠结肠炎杆菌等。

  2.血沉(ESR)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活动期时,ESR常升高,多为轻度或中度增快,常见于较重病例。但ESR不能反应病情的轻重。

  3.白细胞计数 大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但在急性活动期,中、重型患者中可有轻度升高,严重者出现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4.血红蛋白 50%~60%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贫血。

  5.C反应蛋白(CRP) 正常人血浆中仅有微量C反应蛋白,但轻度炎症也能导致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异常,因此,CRP可鉴别功能性与炎症性肠病。损伤16h CRP可先于其他炎性蛋白质升高,而纤维蛋白原和血清黏蛋白则在24~48h后才升高。在Crohn患者,CRP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提示两者有着不同的急性反应相。IBD有活动时,CRP能反应患者的临床状态。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CRP常持续升高;在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若CRP高时,对治疗的反应则缓慢。该试验简单易行、价廉,较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6.免疫学检查 一般认为免疫学指标有助于对病情活动性进行判断,但对确诊本病的意义则有限。在活动期,血清中IgG、IgA和IgM可升高,T/B比率下降。在Crohn病和一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1受体(IL-1R)的比值较正常人和其他炎症患者为高。炎症性肠病的组织中IL-1含量增加,而且其含量与病变的活动性成正比。有资料表明,炎症性肠病中巨噬细胞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并分泌TNF-α,而测定TNF对了解IBD患者病变的程度与活动度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一直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即使结肠镜应用后,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仍具有独有的价值,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重要措施。

  (1)腹部平片: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腹部平片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诊断中毒性巨结肠。对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应每隔12~24h作一次腹部平片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X线表现为结肠横径超过5.5cm,轮廓可不规则,可出现“指压迹”征。

  (2)钡剂灌肠检查:钡灌肠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但X线检查对轻型或早期病例的诊断帮助不大。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明显优于单钡剂造影,有利于观察黏膜水肿和溃疡。X线主要表现为:

  ①黏膜皱襞粗乱或有细颗粒变化,有人形象地描述为“雪花点”征,即X线示肠管内充满细小而致密的钡剂小点。

  ②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

  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呈管状。初期所见为肠壁痉挛收缩,结肠袋增多,黏膜皱襞增粗紊乱,有溃疡形成时,可见肠壁边缘有大小不等的锯齿状突起,直肠和乙状结肠可见细颗粒状改变。后期由于肠壁纤维组织增生以致结肠袋消失,管壁变硬,肠腔变窄,肠管缩短,呈水管状。有假息肉形成时,可见肠腔有多发的圆形缺损。

  (3)肠系膜上或肠系膜下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使病变部位的细小血管显影,对本病的诊断可提供有力帮助。典型表现可见肠壁动脉影像有中断、狭窄及扩张,静脉像早期则显示高度浓染,而毛细血管像显示中度浓染。

  2.CT和MRI检查 以往CT很少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而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提高,CT可模拟内镜的影像学改变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表现有:

  (1)肠壁轻度增厚。

  (2)增厚的肠壁内可显示有溃疡。

  (3)增厚的结肠壁内、外层之间呈环状密度改变,似“花结”或“靶征”。

  (4)可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如肠瘘、肛周脓肿。但CT所示肠壁增厚为非特异性改变,且不能发现肠黏膜的轻微病变和浅表溃疡,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

  MRI检查费用昂贵,对肠道疾病诊断效果差,但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肠腔外病变和并发症方面可能有一定价值。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既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可确定病变的基本特征和范围,又能进行活组织检查,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准确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此外,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监测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但病变严重并疑将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腹膜炎或伴有其他急腹症时,应列为结肠镜检查的禁忌证。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表现为:黏膜多发性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病变反复发作者可见到假息肉,结肠袋消失、肠壁增厚等表现。

  (1)在活动期,受累的同一肠段的改变几乎均匀一致。初期主要是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模糊,半月襞增厚,肠管常呈痉挛状态;随后黏膜面变粗糙,出现弥漫分布、大小较一致的细颗粒,组织变脆,有自然出血或接触出血,腔内有黏液性分泌物;进一步发展则黏膜出现糜烂,伴有许多散在分布的黄色小斑,乃隐窝脓肿形成后脓性分泌物附于腺管开口所致;而后黏膜面形成许多溃疡,溃疡较小而表浅,针头样、线形或斑片状,形态不规则,排列无规律,围绕肠管纵轴和横轴相互交错,这是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的重要特征。周围黏膜亦有明显充血糜烂等炎性反应,几乎无正常残存黏膜可见。

  (2)在缓解期,内镜的主要表现为黏膜萎缩和炎症性假息肉。因本病的病理改变一般不超过黏膜下层,所以不形成纤维化和瘢痕,可完全恢复正常。病情较轻者,炎症消退后肠黏膜充血、水肿也逐渐消失,溃疡缩小呈细线状或愈合消失,渗出物吸收;慢性持续型或复发缓解型病例,肠黏膜出现萎缩性改变,色泽变得苍白,血管纹理紊乱,黏膜正常光泽丧失,略显干燥,残存黏膜小岛可因上皮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可形成假性息肉,假性息肉多少不定,大小不等,可有蒂或无蒂。黏膜桥是溃疡反复发作向下掘进,而边缘上皮不断增生,在溃疡上相对愈合连接,两端与黏膜面连接而中间悬空的桥状形态而形成的,并非溃疡性结肠炎所特有。

  (3)在晚期,严重且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者,可出现结肠袋消失,肠管缩短,肠腔狭窄,黏膜面粗糙呈虫咬样,形成X线上所谓铅管样结肠。

  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引起中毒性巨结肠最常见的原因。内镜检查可见病变累及全结肠,正常形态消失,肠腔扩大,结肠袋和半月襞均消失,黏膜明显充血、糜烂、出血并见溃疡形成,大片黏膜剥脱。因肠壁菲薄,必须指出爆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并中毒性巨结肠时应禁忌内镜检查,否则极易引起穿孔或使病变进一步加重。

  结肠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呈炎性反应,可根据隐窝结构、固有层内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炎症的分布,来区分急性与慢性病变,以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异常排列、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的变化较常见。隐窝形状不规则、扩张或分支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也可有隐窝萎缩,使黏膜面变形。固有层中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也可见帕内特细胞(潘氏细胞)化生。

  依内镜所见,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分级方法颇多,其中Miner分级法为较多学者所采用。

  0级:黏膜苍白,血管网清晰,呈分支状。黏膜下见细小结节,其表面黏膜正常。

  Ⅰ级:黏膜尚光滑,但充血、水肿,折光增强。

  Ⅱ级:黏膜充血、水肿,呈颗粒状,黏膜脆性增加,接触易出血或散在自发性出血点。

  Ⅲ级: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粗糙,明显自发性出血和接触性出血。有较多炎性分泌物,多发性糜烂与溃疡形成。

  4.超声显像 因肠腔内气体和液体的干扰,超声显像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超声显像被认为不适合于胃肠疾病的检查,但仍有学者致力于超声在胃肠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索。研究者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超声征象是肠壁增厚,范围在4~10mm(正常为2~3mm);同时可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和分布特点。

【鉴别】

  许多得过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都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溃结)的表现为慢性腹泻、便血、粘液便、腹痛等,但是这些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均不具有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因此在诊断时必须和以下疾病加以鉴别:

  1、慢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慢性腹泻或粘液脓血便,但常有急性菌痢史。从粪便、盲肠拭子或结肠镜检查时所取得的渗出物进行培养, 可分离出痢疾杆菌。

  2、慢性阿米巴肠病:往往有到疫地史,病变以右侧结肠为主,结肠镜下可见粘膜溃疡,溃疡边缘为潜行性,介于溃疡之间的结肠粘膜正常,粪便中可找到溶组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3、血吸虫病:也可有慢性腹泻腹痛,但有到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史,粪便可检出血吸虫卵或孵化毛蚴阳性。结肠镜下,可见到粘膜下黄色颗粒等典型表现,盲肠或乙状结肠粘膜活组织检杏可找到虫卵。此外病人往往有肝脾肿大,病情重者可出现腹水,有效的抗血吸虫治疗后症状好转。

  以上三种传染病,在过去是最常见的慢性腹泻病人的病因,故在诊断溃结时,—定要排除该三种疾病病。

  以下是几种非传染性的疾病,在症状上和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很多的相似点,应注意鉴别诊断。

  1、克隆病(crohn氏病):病变范围广,自食管至肛门的胃肠道均可发生病变,以末断回肠及右半结肠多见。临床表现可酷似溃结,但往往无血便,以腹痛、粘液便为多见,也可出现肠梗阻。病变呈节段性,病灶间的粘膜正常,纤维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克隆病和溃结统称为炎症性肠病,两病的病变和临床表现有不同,但治疗用药是相似的。

  2、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有便秘或腹泻等大便习惯改变史,同时可出现贫血、胃纳减退、便血和肠梗阻等症状。X线钡剂灌肠可发现肿块,纤维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肿块,而且可以取活检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恶性细胞存在,并可进一步明确肿块恶性程度。肠镜是诊断结肠癌的最佳方法。

  3、肠结核: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本病典型症状为脂肪泻。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多有恶臭味。多伴腹胀、腹痛,有乏力、体重下降、出血等营养不良表现,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做X线钡餐检查有利诊断。

  4、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本病典型症状为脂肪泻。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多有恶臭味。多伴腹胀、腹痛,有乏力、体重下降、出血等营养不良表现,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做X线钡餐检查有利诊断。

  过敏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1)过敏性结肠炎的肠管狭窄,结肠袋消失,线样征与溃疡性结肠炎相似。

  (2)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管除狭窄外,尚有僵直变短成腊肠管状。

  (3)过敏性结肠炎以粘膜皱襞易变性为特征,可作为鉴别诊断的要点之一。

【并发症】

  1、慢性结肠炎的并发症

  1.便秘:得了慢性结肠炎患者经常大便不顺,大便困难;

  2.腹泻: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3.腹痛:腹痛为钝痛或陆法性绞痛,常在排便时伴法下腹部疼痛,多在排便后减轻,一般疼痛不重。

  4.黏液血便:大便有血,脓,黏液,严重者可见鲜红色大量血或血凝块。

  5.急性发作:可有发热,纳差,呕逆,腹胀电解质紊乱等症状,重者出现消瘦,水肿。

  2、结肠炎的并发症

  便秘:便秘的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少,通常7天内排便少于2或3次,甚至10多天还没便意。大便量少,便干硬,排出困难,排便时还伴腹部不适或腹痛,但能在排便后缓解。

  腹泻: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一般每日数次,急性期每日可达10多次,大便有血,脓,黏液伴有里急后重。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腹痛:腹痛为钝痛或陆法性绞痛,常在排便时伴法下腹部疼痛,多在排便后减轻,一般疼痛不重。

  黏液血便:大便有血,脓,黏液,严重者可见鲜红色大量血或血凝块。

  急性发作:可有发热,纳差,呕逆,腹胀电解质紊乱等症状,重者出现消瘦,贫血,水肿,营养不良。

  1、直肠息肉癌:直肠息肉多数没有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大多数息肉见于40岁以上成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质地一般较软。

  2、直肠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是大肠癌好发的部位,占大肠癌的70%。由肠炎反复发作,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的。

  3、肠道狭窄及梗阻容变癌:直肠壶腹部癌,因多是溃疡型,直肠壶腹部较宽阔,估计1-2年才引起狭窄梗阻,大便形态变细,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气胀及疼痛,由于粪便堆积,在梗阻上段乙状结肠部位。有时在左下腹部可扪及条索状肿块,引起肝肿大,黄疸,腹水等症状。全身病状可有贫血等恶病质现象,有时还可出现急性肠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