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肠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6-14 09:36浏览:

【病因】

  以细菌和病毒引起者最为常见。少数肠炎病因不明。细菌性肠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沙门氏菌。在病毒性胃肠炎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而诺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寄生虫引起的肠炎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较为常见。真菌性肠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 此外,休息无规律和精神过度紧张也是引起此病的一个原因。

  肠炎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见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猫冠状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肠炎。

  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见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引起小肠结肠炎)、毛样产芽胞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肠炎。

  真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见组织胞浆菌、藻状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肠炎。

  寄生虫性肠炎

  寄生虫性肠炎见鞭毛虫、球虫、弓形虫、蛔虫、钩虫等引起的肠炎。

  饮食导致的肠炎

  采食异物、污染或腐败变质食物、刺激性化学物质(毒物或药物等)、某些重金属中毒,以及某些变态反应(嗜酸性细胞性肠炎、浆细胞淋巴细胞性肠炎)等都能引起肠炎。

  药物导致的肠炎

  滥用抗生素,改变了肠道存在的微生物区系,或出现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肠炎。

【症状】

  急性肠炎患者

  急性肠炎是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其病理表现为胃肠道粘膜的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有时伴有出血及糜烂。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为什么急性胃肠炎会引起呕吐和腹泻呢?这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而产生的。急性胃肠炎时,由于细菌、毒素或胃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冲动传入延髓的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分别到达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及咽、腭、会厌等处,引起一系列协调运动,而组成了呕吐动作。同时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使肠内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减低,而出现腹泻。

  由于呕吐和腹泻在某种情况下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误服毒物,不仅不应给予止泻药,相反,应给予催吐和泻下药,以促进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症而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为了减少水盐代谢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同时,给予止吐及止泻治疗。

  慢性肠炎患者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饮食保健】

  肠炎食疗方(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丁香酸梅汤:

  主料:乌梅256克,山楂4克

  辅料:陈皮2克,丁香1克

  调料:白砂糖1280克,桂皮6克

  1. 将乌梅,山楂洗净后,逐个拍破,同陈皮、桂皮、丁香一道装入纱布袋中扎口。

  2. 备清水约11公升,把药包投入水中,用旺火烧沸再转用小火熬约30分钟,除去药包,静置沉淀,滤出汤汁,加入白砂糖即可饮用。

  土豆肉末粥

  主料:粳米100克

  辅料:土豆(黄皮)50克,猪肉(瘦)50克

  调料:色拉油3克,酱油3克,小葱5克,姜3克,味精2克

  1.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2. 土豆削皮洗净,切成碎丁;

  3. 猪瘦肉洗净,切成末;

  4. 葱姜洗净切末备用;

  5. 炒锅烧热,加入色拉油,放入葱末、姜末,爆锅;

  6. 将猪瘦肉末放入锅猛炒,待肉变色时,盛起备用;

  7. 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先用旺火烧沸;

  8. 再加入土豆丁、猪瘦肉末、盐,改用小火熬煮成粥;

  9. 最后加味精调味即可。

  冬瓜粒杂锦汤:

  主料:冬瓜960克,香菇(干)80克,对虾80克,叉烧肉80克,猪肉(瘦)160克,鸡蛋150克,鸡肝40克

  1.冬瓜去皮,洗净切粒。冬菇浸软,去蒂切粒。瘦肉及鸡肝洗净后切粒。鲜虾洗净去壳,大的可切件。鸡蛋搅匀待用。

  2.半锅水烧开,然后放冬姑、冬瓜,煮至将熟时,便放瘦肉、叉烧、虾肉,最后放鸡肝,接着倒下鸡蛋煮熟便成。

  肠炎吃什么对身体好?

  1、饮食宜清淡。

  2、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注意维生素等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含量。

  肠炎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

  2、忌饮食无规律:

  3、忌不洁饮食:胃炎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夏季,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要吃变质食品。放在冰箱内的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如发现变质,要坚决扔掉,禁止食用。

  4、忌过冷、热、硬食物:如,过凉、过热的食物和饮料。

  5、禁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浓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饮料。

  6、忌吃油腻食物。

  4、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

  8、忌生吃大蒜。

  9、忌盲目使用止泻药。

  10、忌吃高纤维的食物。 因为得了肠炎不能受到刺激,所以饮食上面一定要注意。

【护理】

  疾病危害

  肠息肉、结肠癌

  结肠炎超过五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引发肠息肉,一厘米以上肠息肉癌变率极高;另外,约5%肠炎病例可发生癌变,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肠狭窄

  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肠穿孔

  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中毒性肠扩张

  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达44%,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数增多,易并发肠穿孔。

  便血

  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这里所说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输血治疗。另外,长期慢性出血亦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强直性脊柱炎

  慢性肠炎在夏季是高发期,一些人由于饮食不卫生,或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就会发生慢性肠炎,但是得了病一定要积极治疗,否则更为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就会接踵而来。广大朋友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慢性肠炎是发病原因之一

  北京风湿病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重视慢性病、反复发作的疾病的治疗。“像是慢性肠炎、反复尿路感染、银屑病等,在一些病人的眼里都是轻易不伤及人性命的疾病,但就是这些疾病却会引起人体骶髂关节发生炎性改变,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当身体关节有疼痛时,不要急于用药,消炎药或是镇痛药等虽然能暂时缓解痛感,但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有时还会因为掩盖了病情的本质而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强直性脊柱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如有慢性肠炎兼有关节疼痛时,要考虑到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患者最好到医院做一下相关检查。

【治疗】

  一、注意家居卫生、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并注意保持环境清洁。

  二、避免吃生冷不洁食物。

  三、小儿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洁。

  四、隔离病人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五、注意个人卫生及卫生教育,尤其带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给儿童换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触儿童分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细菌传染给儿童。

【检查】

  肠炎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流行学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

  肠炎一般要做的检查如下:

  放射学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临床有症状时只用刺激性不大的缓泻剂,以免诱发急性发作。静止期时应常规操作肠道准备。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克隆病、结肠肿瘤有意义。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以判断近端结肠病变,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法更易发现粘膜浅表病变。常规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①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X线检查阴性,中度和重度患者则有典型表现。②结肠壁边缘呈小锯齿状突出的钡影及铁轨样皱襞相。③充盈缺损,假息肉形成,少数病例因结肠壁纤维化及息肉增生,可致肠腔变窄。④结肠袋消失或变浅,结肠缩短僵直,甚至如水管样。⑤雪花征:由于微小溃疡及糜烂而附着钡剂,钡斑点,气钡双重造影显示如雪花。⑥排钡异常。⑦直肠后间隙增大达2cm以上,表示直肠与直肠后组织有严重炎症。⑧应注意结肠癌的有无。

  内窥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内窥镜检查有确诊价值,通过直视下反复观察结肠的肉眼变化及组织学改变,既能了解炎症的性质和动态变化,又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能在镜下准确地采集病变组织和分泌物以利排除特异性肠道感染性疾病。

【鉴别】

  本病需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腺增生、胃泌素瘤及肠结核和crohn病等引起的十二指肠病变鉴别。

【并发症】

  出血是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