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慢性胰腺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3-11 20:24浏览:

慢性胰腺炎
    【 病史采集】
    1.病因:胆道疾病及其它因素。
    2.症状:为反复发作或持续腹痛、消瘦、腹泻或脂肪泻,后期可出现腹部囊性包块,黄疸和糖尿病等。
    【 物理检查】
    上腹部轻度压痛,与腹痛程度不相称。并发假性囊肿时,腹部可扪及表面光整包块。当胰头显著纤维化或囊肿压迫胆总管下段时,可出现黄疸。
    【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主要有胰泌素试验,Lundh试验,BT-PABA试验,CCK-PI刺激试验,结果显示胰液分泌量,碳酸氢盐含量及各种胰消化酶活性减少。
    (2)吸收功能试验:粪便脂肪和肌纤维检查显示中性脂肪、肌纤维及氮含量增高。
    (3)胰腺内分泌功能测定:血清CCK增高,血浆胰多肽(PP)水平下降,部分病例可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增高,呈糖尿病的耐量曲线或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
    (4)淀粉酶测定: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血、尿淀粉酶和Cam/Ccr比率可一过性增高。:
    2.超声检查:胰腺回声增强,胰管有不规则扩张及管壁回声增强;有结石及钙化时可见光团与声影;有囊肿时可见液性暗区等。
    3.X线检查:
    (1)腹部平片:部分病例可见沿胰腺分布的钙化斑点或结石。
    (2)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见胰管扭曲变形,狭窄及扩张,结石及梗阻等。
    (3)选择性胰血管造影:显示胰动脉及其分支呈念珠状改变。
    4.CT检查:显示胰腺体积增大或缩小,边缘不清,密度降低,胰腺钙化影或假囊肿。

    【 诊断要点】
    依据上述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大部分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
    【 鉴别诊断】
    1.胰腺癌。
    2.胆道疾病。
    3.消化性溃疡。
    4.小肠吸收功能不良。
    【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1)去除病因、戒酒、避免饱食。
    (2)控制症状、止痛。包括:
        1) 应用止痛剂;
        2) 应用胰酶制剂;
        3) 应用H2受体阻滞剂:
          ① 腹腔神经丛阻滞。
          ② 内镜治疗。
    (3)治疗并发症:
    2.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135) 伴有剧烈顽固性疼痛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136) 胰腺有假性囊肿并发症或有结石者;
(137) 伴有需经手术治疗的胆道病变者;
(138) 引起总胆管受压而发生的阻塞性黄疸者;
(139) 不能排除胰腺癌者。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 出院标准】
    达到上述标准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