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肝性脑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3-11 20:17浏览:

肝性脑病
    【 病史采集】
    1.神志障碍或行为失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严重程度。
    2.诱因: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镇静安眠药、麻醉药、便秘、外科手术、尿毒症、感染等。
    3.严重肝病、门体分流术后等。
    【 物理检查】
    1.肝病体征。
    2.扑翼样震颤、肝臭。
    3.简易智力测验、定向力、理解能力、肌腱反射及肌张力、锥体索征、病理反射阳性。
    【 辅助检查】
    1.血氨。
    2.脑电图。
    3.有条件可做诱发电位检查。
    4.其他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肝脏B超、CT等检查。
    【 诊断要点】
    肝性脑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
    1.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枝循环。
    2.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
    3.肝性脑病的诱因。
    4.明显肝功能损害,血氨增高。
    5.扑翼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 鉴别诊断】
    1.精神病。
    2.糖尿病、低血糖。
    3.尿毒症。
    4.脑血管意外、脑部感染和镇静剂过量等。
    【 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1)饮食:开始数日内限制蛋白质摄入、神志清楚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到40~60克/天。
    (2)灌肠或导泻: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或25%硫酸镁导泻。
    (3)口服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及乳果糖应用。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
(106) 降氨药物: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静脉点滴,精氨酸适用于大量腹水的患者。
(107) 支链氨基酸。
    4.其它对症治疗:
(108)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09) 保护脑细胞功能及防治脑水肿。
(110) 保持呼吸道畅通。
(111) 防止出血与休克。
(112)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 疗效标准】
    1.治愈:神志清醒,扑翼样震颤消失,性格行为恢复正常。
    2.好转:神志状态明显好转,但不巩固。
    【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