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大肠息肉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3-11 20:11浏览:

大肠息肉
    【 病史采集】
    1.注意便血、贫血、腹痛、腹泻。
    2.发病年龄及家族史。
    【 物理检查】
    1.贫血体征、营养状况。
    2.唇、口腔粘膜、皮肤色素斑。
    3.骨及软组织包块。
    【 辅助检查】
    1.肛门指检、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2.钡灌肠X线照片检查。
    3.结肠镜检查及息肉活检。
    4.钡餐或胃镜检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小肠息肉等。
    【 诊断要点】
    1.便血、腹泻、贫血等。
    2.钡灌肠X线照片、结肠镜检查可明确息肉的部位、数量、大小、形状。
    3.息肉活检及电切息肉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类型及有无癌变等。
    4.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1)家族发病史。
    (2)息肉数量:几百至千个,黄豆大至数厘米大小,密集、成串。分布全结肠和直肠,多数有蒂、息肉系腺瘤性。
    (3)可伴胃、十二指肠息肉;
    (4)有高度癌变倾向。
    5.Gardner综合征:
(56) 息肉特点:似家族性息肉。
(57) 伴骨、软组织肿瘤:如颅骨瘤、脂肪瘤等。
(58) 高度癌变倾向。
    6.Peutz-Jephers综合征(黑色素-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59) 全胃肠多发息肉,小肠多见。
(60) 起病年龄轻,癌变年龄常<35岁。
(61) 唇、颊、面、手等处粘膜、皮肤色素斑。
(62) 息肉系错构瘤性。
    【 鉴别诊断】
    1.痔疮及肛门裂。
    2.溃疡性结肠炎。
    3.大肠癌。
    【 治疗原则】
    1.有蒂、亚蒂息肉结肠镜下电切或微波治疗。
    2.手术切除:
(63) 宽基大息肉经内镜无法电切或微波治疗病例。
(64) 广泛分布全结肠息肉。
(65) 息肉癌变。
    【 疗效标准】
    1.治愈:息肉全部切除或摘除。
    2.好转:
(66) 部分息肉摘除或切除。
(67) 息肉所致便血停止。
    【 出院标准】
    达到上述标准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