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急性糜烂性胃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3-11 20:02浏览:

急性糜烂性胃炎
    【 病史采集】
    1.病因:包括急性应激、药物、缺血、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2.症状:在原发病的病程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出血一般为少量、间歇性,可自行停止。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
    【 物理检查】
    上腹或脐周轻压痛,肠鸣音稍亢进。大出血者可有休克表现。
    【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粪便潜血阳性。
    2.胃镜检查:发病24~48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浅表溃疡。
    【 诊断要点】
    1.上腹痛、恶心、呕吐、呕血、黑粪等。
    2.上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血容量不足表现。
    3.胃镜检查见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浅表溃疡等。
    【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
    2.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征。
    3.胃癌。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2.呕血停止后给流质饮食。
    3.静脉滴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维持胃内pH>4。
    4.弥漫性胃粘膜出血可应用8mg%肾上腺素冰盐水洗胃。
    5.小动脉出血可在胃镜直视下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或激光凝固止血。
    6.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出血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出血停止、胃粘膜病变完全恢复。
    2.好转:病情明显好转。
    3.未愈:病因未能去除,反复出血并危及生命。
    【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标准者,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