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与溶石、溶石与排石相结合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使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不仅更具有针对性和正确性,同时还更加安全、有效。与单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相比,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的确存在着许多难题,如结石无法彻底取净、肝内胆管狭窄易使胆汁引流不畅、结石重新形成等。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目的是尽量取净结石,解除胆道梗阻和狭窄,消除肝内感染性的病灶,从而使胆汁的排出畅通。手术的方法主要有:①高位胆管切开取石;②胆肠内引流;③消除肝内感染性病灶等。
2、中医治疗:在手术和其它综合治疗的同时,患者可配合针灸和服用消炎利胆类中药,以控制炎症,促进结石的排出。
3、残石的处理:一旦患者在术后经T管造影被发现有胆道残留结石时,可在窦道形成后拔除T管,经窦道插入纤维胆道镜,在直视下用取石钳、网篮等取石。如结石过大可采用激光碎石、微爆破碎石或其它方法将残石碎裂成小块后再取出。
一般情况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这种静止状态不会一成不变的。当碰到严寒、劳累过度或饮食不当等不良刺激时,患者肝内胆管中的结石就有可能由“静”变“动”,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因此,患者应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观察和防治,不管有无症状,也不管结石的数目多少、体积大小以及是否引起肝脏的病变。有条件的患者还应定期做肝、胆B超检查和肝功能的生化检查,这样可随时了解结石的位置、性质以及肝功能是否出现了继发性病变。
4、治疗进展
中药排石疗法 中药排石疗法适用于较小的结石或泥沙状结石的排出,而且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多伴有肝内胆管狭窄,因此疗效较差。但对接近肝门部肝内胆管的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或泥沙状结石,排石效果较理想。中成药“排石颗粒”、“排石冲剂”,也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排石治疗。
溶石疗法 胆固醇结石的溶石疗法 甲基叔丁醚(MTBE)体外溶石试验,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能力是辛酸甘油酯的50倍。国外已有临床试验报告。辛酸甘油酯的溶石周期为10~14天,而MTBE仅需4~4.5h,MTBE对机体的毒性还是比较大,现正在研究改进型。
胆红素结石的治疗 海内研制的桔皮1号、2号可用于胆红素结石的治疗,效果好。
灌注溶石剂的途径 以往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溶石治疗依赖“T”形管进行灌注。此法方便、易行。现在可以在PTCD(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窦道插管的条件下灌注溶石剂,也可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插入鼻-胆导管,经鼻-胆导管注入溶石剂进行治疗。
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的应用 术前经PTC(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建立窦道,每周更换扩张管,当窦道扩张到5~6mm时,经窦道送入胆道镜。术中可切开胆总管送入严密消毒的胆道镜;术后经“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送入胆道镜。不论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均可行取石治疗。
Burhenne等设计了取石钳、取石网,在X线下取出肝内胆管结石,成功率90%。由于取石术仍旧是非直视下的手术,带有盲目性,因此未被普遍接受。而胆道镜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直视下的手术,便于发现结石及并发的胆内胆管狭窄,配合网篮取石,成功率较高。当发现胆内胆管狭窄时,不能直接看到结石,但从狭窄口有云絮状物漂流出来,此称“云雾征”,说明狭窄口后面可能有结石。可用网篮取石,或碎石后取石。碎石方法较多,有激光碎石、液电碎石、气弹碎石、超声波碎石等。以气弹碎石效果较好,且不损伤胆道壁。但气压弹导碎石仪的碎石杆是金属制硬杆,过度弯曲会导致碎石效果下降。以液电碎石应用最普遍,效果也不错,但如使用不当会导致胆道壁损伤。
肝内胆管结石粉碎后可通过狭窄口取出结石。另外激光碎石会造成胆道壁热损,超声碎石会造成胆道及四周组织的损伤。
据报道:气道碎石仪有德国WOLF、瑞士LITHC-LAST生产的。由空气压缩泵、气压脉冲释放系统、手柄和探针三部分组成。在胆道镜直视下,发现结石后,沿胆道镜器械孔插入气压弹道碎石机的探针,插至胆道镜前10mm,对准结石中心,按压手柄开关,撞击探针,使探针来回运动而击碎结石。每次碎石1~3s,1~3次结石即可粉碎。然后用取石网取出碎石或冲洗出结石。对肝内二级以上胆管的结石,由于胆管位置深,行程曲折,探针过度弯曲后会使撞击的能量消耗,效果不理想。
胆道子母镜的应用 母镜的基本结构、性能同普通的十二指肠镜。按ERCP操作要领,把母镜置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做高频电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把乳头开口切大到1.0cm。从活检管道插入子镜,把子镜送入肝内胆管,寻找 肝内胆管结石,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或将结石粉碎后取出。
外科手术取石
胆肠吻合术 最常用的方式是空肠-胆管Roux-Y吻合。手术时显露二、三级肝内胆管,取清结石,解除胆管狭窄,作扩大的吻合口。吻合口尽量向左或右肝延伸。
肝叶切除 结石位于一侧肝叶,不易清除,可做肝叶切除术。
皮下盲襻建立 盲襻的建立不仅起引流作用,还可避免再次手术。使再次手术机会减少。
肝内胆管结石的复发问题
肝内胆管结石病人采取外科手术,或胆道镜等方式取石后,又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在肝内胆管不同分支复发。这是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难题。复发的原因与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相同,主要与继发的细菌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等具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把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而后者不溶于水,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致结石复发。另外,部分患者,再次发生肝胆管狭窄,而致结石复发。以左肝管多见。总之,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
[编辑本段]【饮食保健】
肝胆都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分泌和浓缩后的胆汁是消化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摄入的脂肪靠胆汁乳化、分解后才能被消化和利用。患肝内胆管结石后,受损的肝功能、梗阻的胆道均可影响患者体内胆汁的分泌、排泄和浓缩,使胆汁的成分和数量出现异常,若此时仍不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必然会加快胆管内结石的形成或增大。所以,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食谱应遵循高糖、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的原则,多吃鱼类、鸡蛋、瘦肉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限制淀粉类主食(大米、面等)的摄入。必要时患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利胆祛湿作用的中成药,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胆汁的分泌,促进肝内胆管中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的排出,减少新结石形成的机会。患肝内胆管结石的人应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或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因为饮食不当往往是导致患者发病的直接原因。此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
1、尽量减少脂肪、特殊是动物脂肪的食用量,不吃肥肉、油炸食物,尽可能地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2、有相称一部分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过高和代谢障碍确有关,因此要限制鱼子、各种蛋类的蛋黄及各种食肉动物的肝、肾、心、脑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烹调食品以蒸、煮、炖、烩为佳,切忌大量食用炒、炸、烧、烤、熏、腌制食品。
4、增加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食用量,以保证热量供给,从而促进肝糖元的形成,保护肝脏。
5、多吃西红柿、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胆囊上皮细胞的健全,防止上皮细胞脱落构成结石核心,从而诱发结石,或使结石增大、增多。
6、若条件许可,平时可多饮新鲜蔬菜或瓜果汁,如西瓜汁、橘子汁、胡萝卜汁等,并增加饮水、吃饭的次数和数量,以增加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减轻炎症反应和胆汁淤积。
7、少吃大头菜、芹菜等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免因难以消化而增加胃肠蠕动,从而引发胆绞痛。
8、戒烟酒及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浓烈调味品,如芥末油等,以免刺激胃肠道,诱发或加重病情。
9、宜进清淡、易消化、少渣、温度相宜、无刺激性、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切不可图一时愉快而“放开手脚”,大吃大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诱发胆道出血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