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16 08:55浏览:

 

1. 适应症

(1)肝脏弥漫性病变,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非均匀性脂肪浸润、肝血吸虫病,需要确诊或评价其治疗效果者;

(2)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占位病变,但不能明确诊断者;

(3)原因不明的肝肿大;

(4)脾肿大,疑由肝脏病变引起而需要查明病因者;

(5)肝功能异常者;

(6)黄疸已排除肝外梗阻者;

(7)疑有肝癌、肝肉芽肿病变;

(8)全身性病变疑有肝脏受累者。

2.禁忌症

(1)有出血征象者:如出、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块收缩不良等。

(2)肝四周化脓性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膈下有急性炎症,右侧胸腔有急性炎症等。

(3)重度黄疸,严峻肝外梗阻性黄疸,如B超显示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者。

(4)大量腹水,肝浊音界不清或明显缩小者,特别是肝前性腹水者。

(5)疑有肝包虫病、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瘤、肝囊肿及其他液性囊肿。

(6)肝包膜下或肝表面巨大肿瘤者。

(7)充血性肝肿大者。

(8)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检查者及不能合作者。

3. 术前准备

(1)具体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2)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②检查血型,必要时备血并做交叉合血试验。

(3)如有出、凝血时间异常者于术前可应用维生素K1或维生素K3,必要时应用钙剂、维生素C治疗。

(4)暂停用活血类或抗凝类药物。

(5)术前向患者讲明检查的意义和程序,训练病人练习吸气后立即屏气并较长时间憋气,使之能更好配合操作。

(6)术前禁食8~12h。腹腔胀气明显者,应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有大量腹水又必需作肝穿刺活检者,可在术前作腹穿放液治疗。

(7)了解肝脏大小及上下界位置,必要时超声检查确定。

(8)B超、CT下定位占位性病变位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增加穿刺的正确性。

(9)术前给予镇定剂,如苯巴比妥30~60mg或安定2.5mg。

器材准备:清洁盘,肝穿刺包(含肝穿刺针),多头腹带,沙袋,肝活检固定液。

4操作方法

(1)种类:盲穿、B超引导下穿刺、CT引导下穿刺。

(2)患者体位:仰卧,稍向左倾,可在背部垫一枕头,右臂上举置于头后,铺好多头腹带。

(3)穿刺部位:①盲穿:一般在腋前线第8~9肋间或腋中线第9~10肋间,取叩诊实音最明显处。肝肿大超过肋缘下5cm以上者,亦可在肋缘下穿刺。注意超过腋前线可能刺破胆囊,超过腋后线可能刺入肾脏。②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取距病变部位距离最短处进针,但需避开重要脏器,如胆囊、胆管、肝下缘、膈顶、结肠肝曲、胃十二指肠区大血管。
(4)针型选择:①vim一Silvernml型针:为外套针,棒状内芯及分叶状内芯组成。技术纯熟的操作者成功率高,但针较软,分叶状内芯的“切割”对组织的损伤较大。②Menini型针:为外套针及平头细棒活塞内芯组成。其特点为:针径细、针壁薄,针尖斜面成45度角,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但成功率相对较低。

(5)在所选穿刺部位进行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肝包膜。

(6)检查穿刺针是否良好:用特制肝穿针通过橡皮管和金属接头与注射器(内有4~5ml无菌生理盐水)连接,并检查回吸时是否能形成负压,将注射器内的生理盐水注入适量,使其布满橡皮管及活检针。

(7)术者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肝穿刺针,将穿刺针沿穿刺点处肋骨上缘垂直刺入0.5~1.0cm,通过肋间肌达胸膜但不接触横膈,后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针芯,以便将穿刺针内可能存留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冲出,避免阻塞针头,沿麻醉路径进针达肝包膜。

(8)助手站于术者右侧,抽吸注射器造成负压,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片刻,于开始屏气时迅速将穿刺针沿预先测定的方向、角度、深度刺入肝脏内并迅速拔出,要求活检针进、出肝脏的动作一般在1s内完成,穿刺针绝对不能在肝脏内搅动,穿刺深度不可超过6cm。

(9)穿刺针拔出后立即将取到的肝组织条推注到预先准备好的固定液中送检,同时穿刺点局部消毒,无菌纱布覆盖,多头腹带固定,上压沙袋。

5. 注意事项

(1)穿刺前应测血压、脉搏,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

(2)术日给予流质饮食。

(3)术后患者卧床24h,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及腹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内出血情况,如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内出血征象时,应输血或请外科会诊。

(4)局部疼痛者,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