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拥军 陈亮 龙晓奇 谭小兰
射频过去主要应用于心脏介入治疗,近年来,我们把该技术应用到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治疗,取得了十分满足的效果。
1、 临床资料F婢组11例均为1999年5月至2001年2月,我院消化内镜室检查发现的胃和十二指肠动脉性出血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68岁,主要出血原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底平滑肌肉瘤1例,胃角溃疡3例,Dieulafoy病4例,所有病例内镜下均见持续性喷射状出血。
2、 方法:选用微电脑射频治疗仪,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射频治疗导线,把电极头送至出血部位,根据不部位及病因,选用3-4档不同功率及不同时间治疗(本组累计治疗时间1-50S)直至局部组织完全固化,出血停止。
3、 结果:本组11例,经一次治疗后均成功止血,局部组织化结痂。1例胃底平滑肌肉瘤患者于止血后第3天转外科手术治疗,余10例患者4周后复查胃镜,局部已形成瘢痕,随访3-12个月,均未再发生出血。
讨论: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它起病急,原发病因多样,来势凶猛,难于控制,病死率高,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内镜治疗以其快速、安全、方便、创伤性小等长处,已成为道选治疗方法,本组11例采用射频治疗全部成功止血,随访3-12个月无复发,表示在该领域引入射频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内镜下治疗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局部药物喷洒与注射、机械止血法、热凝固法及冷冻止血法等,以热凝固法应用最为广泛。常用的热凝因法主要有高频电凝法、N/d: YAG激光照射法,微波法和热极探头法,文献报道治疗效果良好,其原理是治疗使局部组织产生高热,组织水肿膨胀,压迫血管,使内腔变小或闭塞,进一步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效果。从基本原理上讲射频亦应归属于热凝固法,当射频电流经人体时,局部组织就会产生热量,使组织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萎缩、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与其它热凝固法比较有以下特点:射频电能全部集中在电极头四周组织,因此该处的温度也最高,体表电极附近无温升,因此不会灼伤皮肤,局部温度的高低主要由输出功率和时间决定,功率越大,时间越长,治疗深度越大。
射频治疗的优点:(1)安全性好,射频对神经肌肉无高兴刺激作用,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不产生电火花,不会引起腔内可燃气体爆炸,因此对医患都无不良影响。治疗界面深浅大小可由术者调节功率,时间及电极插入的力度自由控制,最大限度减少了发生意外的可能。(2)治疗彻底,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原因的出血可自由调节功率、时间及电极插入力度,使破裂动脉四周组织及破裂动脉完全固化,达到彻底止血目的。(3)简便省时,由手术者主动控制各种治疗参数,因此操作简朴方便,电有头治疗时不会产生粘连,无需反复清洗,缩短了治疗时间。(4)射频导线工作时不发热,避免损伤内镜。(5)治疗时安全,不会引起穿孔现象。
内镜下操作技巧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腔壁厚薄不一,因此在治疗时应十分重视功率及时间的选择,壁薄的病灶会选用小功率和短时间的方法,然后再根据情况调节治疗参数,本组胃腔内出血采用3-4档的功率,十二指肠采用3档功率。动脉性出血速度快、压力大、电极头直接准破口难以使血液凝固,应先从破口周边进行治疗,使动脉动周围组织固化,待出血减少或暂停后,增大功率,延长时间,增加电极头插入力度,最终使血管壁完全固化,确保止血效果。为确保病变动脉动彻底固化,治疗时要注重清除局部血痂及粘液,积血较多时应冲洗胃腔或转动体位,使病灶暴露良好,利于治疗,给予解痉镇定剂以减少蠕动影响,尽量避免多余的进镜、退镜、旋转及反复抽吸,必要时可选用无感觉胃镜检查法。后72H内卧床休息,禁饮食,使用强效制酸剂静推3d,再改口服维护2周,术后初期可酌情使用止血剂。
参考文献
1、 彭宏大,蒋志坚,高频电凝治疗Dieulfoy病的体会,湖南医学2000.2.107-108
2、 王晓玲颐晓萌唐建民氢离子激光对动物胃肠道出血的止血研究激光杂志2002.2 69-70
3、 郑永平杨壁辉陈燕珠内镜下微波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