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五官疾病 > 文章内容

白内障术后前房深度与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作者:协和眼科资讯发布时间:2022-03-22 11:16浏览:

近年来,随着物理测量手段的不断更新,各种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体度数计算误差越来越小。尽管如此,仍有5%患者白内障术后屈光度会有目标值1.0D以外的误差。尤其Toric散光矫正晶体和多焦点晶体,为了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对术后屈光度要求更高。眼轴长短和手术后人工晶体位置是是计算误差的主要来源。随着眼轴测量精确度不断提高,手术后人工晶体位置成为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前房深度(ACD,anteriorchamberdepth)对人工晶体度数计算十分重要。

 
近期,美国大学眼科中心探讨了白内障术后前房深度与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关系。该研究测量了白内障术后1天和1个月时的前房深度,并通过该值计算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研究对象分三组:组1利用术前ACD值计算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组2利用术眼术后第1天ACD值计算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组3利用术眼术后1个月ACD值计算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
 
结果显示:同一患者双眼的角膜曲率、眼轴、术前术后ACD明显相关(表1)。术后1个月ACD较术后第1天变浅,ACD变浅的程度与术前眼轴,角膜曲率及ACD值无关。术后第1天和术后1个月ACD值计算的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Olsen法计算所得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因此,研究者认为应用术后1个月的ACD值计算所得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误差更小。在一些短眼轴、浅前房眼中,利用术前ACD值计算后误差值往往超过0.5D,此种情况下应用术后第1天或术后1个月时ACD值都能获得更加准确的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图2)。
 
表1.双眼主要参数及相关性
 
图1.三组之间绝对误差比较
 
图2.三组之间绝对误差比较(用术前ACD值计算后绝对误差值超过0.5D)
 
以往有学者提出通过术眼术后屈光度和目标屈光度的误差值调整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但是并不能通过此方法降低对侧眼术后屈光度的误差值。屈光度误差值取决于眼眼轴和角膜曲率测量误差,尽管同一患者双眼眼轴、角膜曲率等参数相关性高,但两眼眼轴和角膜曲率测量误差之间并不对称。综上,采用术眼术后ACD值计算对侧眼人工晶体度数能得到更加精确的数值。
 
此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在对侧眼行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忍受一段时间双眼屈光参差所带来的不适。另外对侧眼手术之前需要再次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开销。小编期待未来有研究能够找到更精确的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方法,使每一位患者术后都能获得最佳视觉质量。
 
(正文所有图片均来自原文)
 
原文:ValliammaiMuthappan,DanielPaskowitz.Measurementanduseofpostoperativeanteriorchamberdepthoffelloweyeinrefractiveoutcomes.JournalofCataract&RefractiveSurgery.2015,41:778-784.
 
短评:
 
随着人工晶体材料、设备和手术技术的提高,白内障术后的完美视觉质量是近年来眼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人工晶体度数的精确计算显得尤其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计算公式主要纳入了术前手术眼的一些参数,如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等。本文作者独辟蹊径,以手术眼术后的前房深度为对侧眼进行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结果证明,以第一只眼术后1个月时的前房深度作为第二只眼人工晶体计算时的参数,结果更为准确,但差别不是很大。此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等待第一只眼术后1个月才能行对侧眼手术。因此,本文的结果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实践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