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24小时内见效?试试睡眠剥夺疗法抗抑郁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9-24 10:01浏览:

 抗抑郁剂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常规手段,过去一段时间内,大量临床实例已证实抗抑郁剂在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着显著收效,抗抑郁剂的发展已可代表临床精神医学的进展。然而,抗抑郁剂发展至今,仍有其局限性,患者在遵医嘱服用抗抑郁剂后常需数周乃至更长时间才可取得相应收效,这一缺憾使抗抑郁剂在治疗病情急危重患者时收效往往差强人意。

 
急性睡眠剥夺(acutesleepdeprivation)是一种非药物抗抑郁治疗策略,包括完全睡眠剥夺(剥夺睡眠时间长达36小时)和部分睡眠剥夺(经20或21个小时持续觉醒状态后允许睡眠3到4小时),两种干预方式均已被证实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睡眠剥夺疗法常可在24小时内即可获得显著疗效的特点使其迅速进入一线医师的视野。
 
为了证实和评估睡眠剥夺的抗抑郁疗效,来自美国MichaelJ.Crescenz退伍军人管理局医学中心的Boland博士团队做了一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9月的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中。
 
研究采用关键词「sleepdeprivation」和「depression」,使用PubMed和PsyclNFO两大主流数据库检索自1974年至2016年的所有相关英文文献,最终纳入66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患者对完全睡眠剥夺的总体反应率为50.4%,对部分睡眠剥夺的总体反应率为53.1%,对完全睡眠剥夺联合其他疗法(如药物等)的总体反应率为37.8%。
 
本研究中,单相抑郁患者对睡眠剥夺的总体反映率为50.6%,但对双相抑郁患者来说,总体反映率则降至37.7%,对研究设置样本中兼有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患者,总体反映率则为53.1%。
 
睡眠剥夺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快速干预手段,研究发现,约50%的患者在接受干预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睡眠剥夺并未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睡眠剥夺虽然可以得到快速明显的收效,但多数患者在恢复一晚睡眠后往往出现症状的复发,这使得该法的疗效维持性受到巨大质疑。
 
研究发现,超过80%的对睡眠剥夺有良好反应的患者在睡眠恢复一晚后即出现症状的复发,这就提示,以后的研究应该靶向在如何维持既有疗效上。
 
一些研究提出,睡眠剥夺联合生物钟疗法或可维持既有疗效,这些疗法包括光疗法和睡眠时相提前疗法,一项meta分析提示睡眠剥夺联合光疗法可较好地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但尚无研究证实该类疗法在治疗单相抑郁患者的有效性。
 
该研究提示,睡眠剥夺疗法或可快速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考虑到其疗效维持性不佳,一线医师在应对病情急性快速进展的抑郁症患者考虑使用该法时可联合其他疗法共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