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解离性心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9-24 07:39浏览:

解离的特点是什么?

解离患者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体,只是会拥有不同形式的自我主观体验,而且心理上伤痕累累。一个没在世界纷繁充裕的个体(虚构的朋友、幻想的成就、戏剧性的变幻、随性的编造)在遭受恐吓或情感创伤时,会比那些不具备如此天分的个体更易退回自己秘密的内在世界中。
 
1.自我催眠的高手。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转入另一种意识状态。
 
2.被多重内在情感所困
 
3情感长期处于紊乱的状态
 
一旦遭遇创伤情境,恐惧、惊诧和羞耻等原始情感都能唤起解离状态。狂怒、激奋或负疚感可能也包含其中。同时进一步激活多种情感和冲突,造成个体进一步寻求解离来加以应对。
 
他们的关系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1.受虐待(包括性虐待)
 
2.社会因素;战争、家庭的不稳定性、社会贫富不均、成瘾行为、媒体对暴力的渲染、现代生活的流动性和隔离性。
 
Kluf提出解离四因素:
 
1.个体自我催眠能力较高
 
2.遭受过严重创伤
 
3.解离性反应由特定的童年环境造成
 
4.创伤时和创伤后均未获得抚慰。
 
尽管解离个体经常与施虐者同流合污(强迫性重复成为受害者),他们仍旧会结交一些善意的朋友,甚至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挚友。
 
解离病症如何治疗?
 
谨记老话:“欲速则不达”
 
Chu(1998)解离治疗的3阶段:
 
1)治疗早期(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聚焦于自我关怀、控制症状、认识早年创伤,保持正常功能,表达感受,持续构建治疗联盟。
 
2)治疗中期
 
以合适的节奏引导患者进行宣泄和重构。
 
3)治疗后期
 
巩固治疗成果和提高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