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0-04-23 07:56浏览:
次
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1888年10月,法国南部小城阿尔,他邀请自己最崇敬和喜爱的画家高更,来到自己的画室交流艺术作品。但由于彼此创作理念的不合,以及不断的争吵,加上他本身精神状态的不稳定,高更于12月便离开了小城阿尔。
高更的离开对他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一个自己最崇敬的人对自己的否定是他无法接受的。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彻底击垮了他。1888年12月23日,他割下了自己的右耳。
他,就是梵高,印象派画家。从最初满怀热情,创作出无数流传千年的佳作,到后来因悲观情绪割下自己的耳朵,举枪自杀······这一切,只因梵高患有双相障碍。
躁动又无声的“杀手”
双相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双相障碍疾病的重视,国际上将3月30日(梵高诞辰)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并于2015年3月30日首次引入中国。
之所以被称之为双相,是因为在心境障碍中,它取了两个极端——抑郁和躁狂两种状态。
这类疾病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因此,过去也称"躁郁症"。因为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只要有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是单相障碍。双相障碍目前病因未明,发病率多在20—30左右的青少年。
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
双相障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又称为心境稳定剂。对于有明显兴奋躁动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双相抑郁患者,原则上不主张使用抗抑郁药物。
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怀、鼓励患者,不厌烦、嫌弃患者,更不能讽刺、讥笑患者,要多鼓励、陪伴患者。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睡眠充足。
不要问梵高为什么割耳朵,也不要问他为什么扣下扳机;
不要问海子为何要卧轨;
更不要问海明威为什么不珍惜生命。
身患双相障碍的他们,并不是感受不到人世间的爱与乐趣,他们知道有爱,可是内心驱使着他们逃离这个世界。
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