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是什么呢?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1-09 20:44浏览:

关于手足口病,新手爸妈们一定要提前了解有关知识,才能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合理应对,让孩子少受罪。
 
疾病概念先了解
 
手足口病——徘徊在孩子身边的恶魔,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且传染性强,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抵抗力差的婴幼儿更容易被传染,潜伏期长达2~10天。
 
相关症状记于心
 
初期轻症: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少数重症: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的婴幼儿)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会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到生命。相关主要症状有: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精神萎靡,肢体抖动,易惊,呼吸加快,冷汗,四肢发凉等。
 
Tip: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的发热、咳嗽、流涕等与感冒类似,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格外细心,如果孩子发热哭闹,流口水,手脚掌心出现水泡,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治疗方法要明确
 
一旦发现或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们千万不能大意,但也不必过于紧张,根据不同程度的症状,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由于传染性强,一定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于惊厥的患儿可选择抗惊厥药物,并且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患儿生病期间的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重症治疗:
 
1.液体疗法:对于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的患儿,应在脱水降压的同时限制液体摄入。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和循环衰竭,则应在纠正休克、补充循环血量的前提下使用脱水药物如20%甘露醇、速尿等。
 
2.血压控制:如果患儿出现血压升高、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应使用扩血管药物如米力农注射液,如果血压下降则应给予升压药及正性肌力药治疗。
 
3.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为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全身无力、呼吸异常等,尤其是小于3岁的儿童,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需及时就诊,对症进行神经系统受累治疗、呼吸循环衰竭治疗、恢复期治疗,不可耽误病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常见的抗病毒西药有奥司他韦、利巴韦林、帕拉米韦等。其中,利巴韦林是目前所知的抗病毒谱最广的抗病毒药,而且已被证实可以抑制多种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16、EV84、EV71、EV11等,并能部分灭活病毒,对于重症手足口病,不失为一个可选的良药。相比于以往的注射液、口服液,孩子既受罪副作用又大,最新上市的利巴韦林气雾剂可直接口腔给药,只需往孩子嘴里喷一下,药物就能直达口腔黏膜处,剂量小、起效快、局部浓度高,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
 
预防措施不可少
 
防为治先,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被手足口病毒侵害,所以在这高发季节,家长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让孩子远离病毒。
 
接种预防疫苗:给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这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6个月即可接种,保护率达95%。
 
切断传播途径: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避免孩子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如意外接触,一定要及时洗手,注意观察。
 
增强免疫力:给孩子增加营养,多运动,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孩子的奶瓶、碗筷应消毒,衣物要在太阳下暴晒。
 
感染后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进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的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都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
 
怎样对日常用品消毒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煮沸三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和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