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肠经用药 大肠承小肠的化物,吸收剩余的水分和养料,将糟粕变化为粪便,然后从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病变为传导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在大便上,泄泻或便秘,有的还便血。 大肠虚则脱肛,久泻,完谷不化,应从脾虚论治,...
七,小肠经用药 小肠承受从胃中经过胃初步消化的饮食,加以进一步消化,所以,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的进一步消化表现为分清别浊,将其精华养料吸收后,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称为分清;其中的水液通过其它脏腑的作用而渗入膀胱,消化后糟粕样化物...
六、胃经用药 胃主纳谷,消磨食物,转输于小肠.食物在胃中被蒸腐后,化为津液由脾输运于各赃腑,同时产生出清浊二气,清气为营,上输肺而注于脉,浊气下输小肠,参加下一步的消化活动。所以,胃喜润而恶燥,以下行为顺,胃以通为补。 胃为阳明。阳阴为水谷...
五、脾经用药 脾为中土,输运沣液于五脏。脾居中州,是为升清降浊之枢纽。脾贵健运而恶停滞。脾之气以升为健,胃之气以降为和。经云: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脾之不升,以虚证寒(湿)证者为多;胃之不降,以实证热证者为多。 脾喜燥而恶湿,脾病则生湿,湿重...
肾经用药 肾属阴脏主纳气而藏精,一般肾无表证与实证。肾之热,属阴虚之变。阴虚生内热;肾之寒,属阳虚之变,阳虚生外寒.凡阴虚之证,宜甘润壮水之剂,忌辛燥之品,也忌苦寒;阳虚之证,宜甘温益气之品,忌辛散之药。 肾者,精之处也,受五脏之精而藏之。...
三,肝经用药 肝体为阴,肝用为阳,所谓肝体阴而用阳也。肝虚大多为肝体之虚,味酸之药补肝体,辛味药以益肝用,使肝体柔润而肝用舒达。肝用为阳,为肝气、肝火、肝风,此气、火、风三者为阳。故说肝用为阳。肝为将军,性喜畅达而恶郁结,郁则病,然而过亢也...
二、心经用药 心为君主而主精明,心通血脉而心包络运营之,故厥阴心包络经用药并于心经一起讨论。心为火脏最易阴虚火旺,用药宜甘寒养阴,慎甩苦寒:补心血必佐补气药,气为血帅,气行血则充;心气虚宜辛甘化阳,禁忌重坠潜镇之品;心阳虚多与脾肾阳衰有关,...
一、肺经用药 肺体清虚而主气,居于上位而治节,性喜凉润而恶燥火,肺气以下行为顺。大凡用药,用辛味开通肺气,称为宣肺;用凉药清肺热而降肺气,称之为清肃肺气。非轻清之品不能上至清虚之境,故肺药用量又不易过重,所谓治上焦如羽。 肺属金而脾土为之母...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味中药名字很好听叫做半夏 半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 主要药性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基本功...
进入秋季、天气逐步转凉、且昼夜温差较大。热胀冷缩这个原理在血管方面仍然适用,气温降低时身体的血管就会缩小,从而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则随之升高。气温忽增忽降,将会导致血压明显波动,表现为头晕气短。特别是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要多注意,稍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