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5 19:18浏览:
次
定量PCR是将待测标本与一系列浓度(C0)已知的标准品在同一条件下共同扩增,并进行实时检测,根据标准品的检测值及已知的C0值作出标准曲线,如右图(横作标为的C0对数值),再根据待测标本的检测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到待测标本的C0值。
3.信号产生
目前定量PCR技术信号产生都是基于 FRET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的原理,即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下,一个荧光基团A发光,并且被邻近的另一个荧光基团B吸收,使荧光基团B发光。如检测荧光基团A,应在FRET消除后;如检测B,则应在FRET发生时检测。
根据信号产生方式的不同可将定量PCR技术分为三类:TaqMan Probes技术;Hybridization Probes技术;Molecular Beacons技术。
TaqMan Probes技术(右图A)是Perkin
Elmer公司1995年研制,利用热稳定DNA聚合酶5’→3’外切酶活性,将TaqMan 探针 5’端荧光基团切去,使之与3’端荧光基团分离、荧光淬灭消失,在特定波长下检测5’端荧光基团即可表征PCR产物的量。
Hybridization Probes技术(右图B)是Roche公司建立的,PCR反应退火过程中,两个探针与模板杂交(相邻一个碱基),发生FRET,这时检测第二个荧光基团即可表征PCR产物的量。Hybridization Probes技术要求热稳定DNA 聚合酶不具备5’→3’外切酶活性,而是在引物延伸过程中被取代,使探针可在下一循环再与模板杂交,如探针被降解,可导致定量不准。
Molecular Beacons技术(上图C)利用茎环结构的探针,当形成茎环结构时,发生荧光淬灭,退火过程中,探针与模板杂交,荧光淬灭消失,在特定波长下检测5’端荧光基团即可表征PCR产物的量。
二.荧光标记
1.TaqMan Probes
TaqMan探针通常在5’端以荧光基团FAM标记,靠近 3’端以荧光基团TAMRA标记,3’端磷酸化以防止探针在PCR扩增过程中被延伸。下表列出了两种荧光基团的吸收及发射波长。
FAM | TAMRA | |
吸收波长 | 492 | 547 |
发射波长 | 518 | 573 |
2.Hybridization Probes
Hybridization探针技术中,上游donor Probe 3’端以荧光基团Fluorescein标记;下游acceptor Probe 5’端以Roche的LC-Red 640标记(当用双荧光基团时还可同时使用LC-Red 705),3’端磷酸化以防止探针在PCR扩增过程中被延伸。也有文献报道acceptor Probe 5’端以Cy5标记,下表列出了各种荧光基团的吸收及发射波长。
Fluorescein |
LC-Red 640 |
LC-Red 705 |
Cy5 |
|
吸收波长 |
494 |
625 |
685 |
643 |
发射波长 |
519 |
640 |
705 |
667 |
3.荧光标记基团与 PCR仪的激发与检测波长
由于荧光标记基团的选择还受到定量 PCR仪所提供的激发和检测波长的制约,所以这里介绍一下临床应用中主流机型所提供的检测波长,见下表。
GeneAmp 5700 SDS | ABI Prism7700(适用于科研) | LightCycler | |
检测波长 | 530nm | 500-660nm | 530nm;640nm;705nm |
三.TaqMan Probes技术要点
TaqMan Probes技术要求所用的热稳定DNA聚合酶不但要具有5’→3’外切酶活性,而且要求所获得的扩增曲线符合PCR反应动力学。
Matthew J.Longley等(1990)研究了热稳定DNA聚合酶的5’→3’外切酶活性,认为:(1)其5’→3’外切酶活性和DNA聚合酶活性位于同一肽段;(2)5’→3’外切酶活性依赖于双链DNA(如右图);(3)5’→3’外切酶活性具有热稳定性,之所以70℃较50℃活性低(如右图)是由于高温破坏了探针与模板间的双链结构。
K-A.Kreuzer等(2000)研究了15种热稳定DNA聚合酶(商品)的5’→3’外切酶活性,其中7种声称具有5’→3’外切酶活性,右图是这7种酶的定量PCR反应(TaqMan)曲线,其中部分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部分酶具有较弱的5’→3’ 外切酶活性、只有一种酶的扩增曲线(A)符合PCR反应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