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5 08:20浏览:
次
[阶段5:Sepharose CL-4B凝胶过滤法分离cDNA]
Sepharose CL-4B柱的制备
1.用带有弯头的皮下注射针头将棉拭的一半推进1ml灭菌吸管端部,用无菌剪刀剪去露在吸管外的棉花并弃去,再用滤过的压缩空气将余下的棉拭子吹至吸管狭窄端。
2. 将一段无菌的聚氯乙烯软管与吸管窄端相连,将吸管宽端浸于含有0.1 mol/L NaCl的TE(pH7.6)溶液中。将聚氯乙烯管与相连于真空装置的锥瓶相接。轻缓抽吸,直至吸管内充满缓冲液,用止血钳关闭软管。
3.在吸管宽端接一段乙烯泡沫管,让糊状物静置数分钟,放开止血钳,当缓冲液从吸管滴落时,层析柱亦随之形成。如有必要,可加入更多的Sepharose CL-4B,直至填充基质几乎充满吸管为止。
4.将几倍柱床体积的含0.1 mol/L氯化钠的TE(pH7.6)洗涤柱子。洗柱完成后,关闭柱子底部的软管。
依据大小分离回收DNA
5.用巴斯德吸管吸去柱中Sepharose CL-4B上层的液体,将cDNA加到柱上(体积50μl或更小),放开止血钳,使cDNA进入凝胶。用 50μl TE(pH7.6)洗涤盛装cDNA的微量离心管,将洗液亦加于柱上。用含0.1 mol/L NaCl的TE(pH7.6)充满泡沫管。
6. 用手提式小型探测器监测cDNA流经柱子的进程。放射性cDNA流到柱长2/3时,开始用微量离心管收集,每管2滴,直至将所有放射性洗脱出柱为止。
7. 用切仑科夫计数器测量每管的放射性活性。
8.从每一管中取出一小份,以末端标记的已知大小(0.2kb~5kb)的DNA片断作标准参照物,通过1%琼脂凝胶电泳进行分析,将各管余下部分贮存于-20℃,直至获得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放射自显影片。
9.电泳后将凝胶移至一张 Whatman 3MM滤纸上,盖上一张Saran包装膜,并在凝胶干燥器上干燥。干燥过程前20min至30min于50℃加热凝胶,然后停止加热,在真空状态继续干燥1~2h.
10. 置-70℃加增感屏对干燥的凝胶继续X射线曝光。
11. 在cDNA长度≥500bp的收集管中,加入0.1倍体积的3mol/L乙酸钠(pH5.2)和二倍体积的乙醇。于4℃放置至少15min使cDNA沉淀,用微量离心机于4℃以 12 000g离心15min,以回收沉淀的cDNA。
12. 将DNA溶于总体积为20μl的10 mmol/L Tris- HCl(pH7.6)中。
13. 测定每一小份放射性活度。算出选定的组分中所得到的总放射性活度值。计算可用于λ噬菌体臂相连接的DNA总量。
[选定组分的总活度值(cpm)/掺入到第二链的活度值(cpm)]*2xμg cDNA第二链合成量=可用于连接的cDNA [阶段6:cDNA与λ噬菌体臂的连接]
1.按下述方法建立4组连接-包装反应:
连接 |
A(μl) |
B(μl) |
C(μl) |
D(μl) |
λ噬菌体DNA(0.5μg/μl) |
1.0 |
1.0 |
1.0 |
1.0 |
10×T4DNA连接酶缓冲液 |
1.0 |
1.0 |
1.0 |
1.0 |
cDNA |
0 ng |
5 ng |
10 ng |
50 ng |
T4噬菌体DNA连接酶(105 Weiss单位/ml) |
0.1 |
0.1 |
0.1 |
0.1 |
10 mmol/L ATP |
1.0 |
1.0 |
1.0 |
1.0 |
加H2O至 |
10 |
10 |
10 |
10 |
连接混合物于16℃培育4~16h。剩余的cDNA储存于-20℃。
2.按包装提取物厂商提供的方法,从每组连接反应物中取5μl包装到噬菌体颗粒中。
3.包装反应完成后,在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0.5ml SM培养基。
4.预备适当的大肠杆菌株新鲜过夜培养物,包装混合物做 100倍稀释,各取10μl和100μl涂板,于37℃或42℃培养8~12小时。
5.计算重组噬菌斑和非重组噬菌斑,连接反应A不应产生重组噬菌斑,而连接反应B、C和D应产生数目递增的重组噬菌斑。
6.根据重组噬菌斑的数目,计算cDNA的克隆效率。 7.挑取12个重组λ噬菌体空斑,小规模培养裂解物并制备DNA,以供适当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消化。
8.通过1%琼脂凝胶电泳分析cDNA插入物的大小,用长度范围500bp~5kb的DNA片段作为分子质量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