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4 16:00浏览:
次
苏氨酸 亮氨酸 叠氮化钠 噬菌体 乳糖 半乳糖 链霉素 |
Hfr:thr+ leu+ azir tonr lac+ gal+ strs F-: thr-leu-azis tons lac-gal-strr |
将 Hfr与F-同时加入装有完全培养基的大 试管中,一定时间取样振荡,洗涤完全培养基,加至添加str的基本培养基(葡萄糖和无机盐)上,只能使杂交后代生长,再把菌落分别转移到只添加azi、T1、gal或str的选择性培养基上。
azi T1 gal str |
8min---- 9min+--- 11min++-- 18min+++- 25min++++ |
箭头表示基因位点位置先后
大肠杆菌只要有葡萄糖(G)则不利用其它糖类,因此基本培养基中lac+ 、lac-都能生长。选择培养基中gal或lac只用其做碳源,没有其它糖(碳源)。
Hfr菌株的名称测定基因的顺序 |
A 1 11 10 9 8 7 B 3 4 5 6 7 8 C 4 3 2 1 11 10 D 7 8 9 10 11 1 E 9 8 7 6 5 4 |
一个菌株只能测少数(如6个)基因,接合管便断裂。
3、转导
转导是以噬菌体作为媒介,把某一细菌的DNA转移到另一细菌,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与杂交的区别:媒介不同(杂交是F因子,转导是噬菌体)。转导分为局限性转导和普遍性转导两类。
3.1、普遍性转导
烈性噬菌体浸染含基因的大肠杆菌,噬菌体DNA进入寄主后环化,水解寄主的染色体,合成的蛋白质外壳误包装了寄主的一段DNA,形成含基因转导噬菌体。当它再浸染含基因的寄主时,在基因的两端双交换,使寄主变为。这种转导供体的任何一个基因都可能被转移,且几率相等,因此称普遍性转导。
3.2、局限性转导
λ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头部线状DNA被注入寄主后,DNA首先环化。 游离状态的环化DNA复制(滚环型复制)形成许多线状DNA,然后包装,最后释放出新的噬菌体,大肠杆菌被裂解——裂解生长。环化DNA整合在大肠杆菌染色体的两个基因(bio+和gal)之间,整合状态的噬菌体叫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或叫没有侵染能力的噬菌体。含有原噬菌体的菌叫溶原化菌。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原噬菌体还可从大肠杆菌染色体上剔除下来。
λ噬菌体浸染含有bio+和gal+的大肠杆菌,整合,剔除时偏向一端(不正常的剔除),裂解生长包装,释放出多个转导噬菌体(携带大肠杆菌基因),再浸染gal-的受体,转导噬菌体进入寄主后环化,形成部分二倍体,表型gal+,可发酵半乳糖。λ噬菌体DNA游离不整合,噬菌体不能复制,最后消失,但大肠杆菌表型由gal+变为gal-;λ噬菌体DNA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中,表型为gal+,整合的λ噬菌体还可游离出来。 λ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染色体上的gal-基因交换,新的含gal-基因的λ噬菌体不能复制最后消失,大肠杆菌表型为gal+。
提供基因的叫供体,接受基因的叫受体。提供基因的噬菌体为转导噬菌体,接受了基因的受体叫转导子。仅能转移供体的个别的特定的少数的基因(只能转移整合部位两侧的基因)为局限性,仅能转移少数特定基因的转导叫局限性转导。
图4-3局限性转导过程
3.3、转导的特点
(1)转导是以噬菌体为介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