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4 15:58浏览:
次
尽管蛭弧菌、噬菌体和细菌素三者之间有很多明显的相似之处,甚至有共同的特点,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它们之间有任何的联系。因此,必然的结论是,蛭弧菌不同于噬菌体和细菌素,它是典型的革兰阴性菌的特性,它可以被噬菌体侵染;噬菌体不同于蛭弧菌和细菌素,它具有典型的病毒特征,对宿主菌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细菌素不同于蛭弧菌和噬菌体,它是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的大分子蛋白质,宿主菌特异性很强,不能溶解细菌。
附表 蛭弧菌、噬菌体和细菌素特性,比较
特性 蛭弧菌 噬菌体 细菌素 |
发现年代 1962年 1915年 1925年 形态结构 G-菌 病毒 蛋白质类物质 吸附受点 未确定 有 有 宿主菌特异性 无特异性 特异性强 高度特异性 宿主菌范围 G-、G+ G-、G+ G-、G+ 作用方式 裂解宿主菌 裂解缩主菌 抑菌 应用范围 预防细菌病 细菌分型及治疗 细菌分型 生长温度 25-30℃ 37℃ 37℃ 对活菌敏感性 敏感 敏感 敏感 对死菌敏感性 敏感 不敏感 不敏感 抗原性 有 有 无 DNA 有 有 无 噬菌斑特征 不断护展直到 宿主菌代谢停止 宿主菌代谢停止 宿主菌耗尽 噬菌斑停止扩展 噬菌斑停止扩展 |
在流行病学及细菌学的研究中,如传染源追踪、疾病的预测、细菌病的防治、细菌分类及分型等方面,蛭弧菌、噬菌体和细菌素均已显示了它们独特的作用。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技术进一步研究蛭弧菌、噬菌体和细菌素的本质、生物活性、遗传特点以及三者的关联等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分子微生物学进展》第二集第120-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