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物医药 > 文章内容

类丙型肝炎病毒属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7-10-14 15:07浏览:

类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titis C?like  viruses?)?
目前本属仅有丙型肝炎一个成员。  丙型肝炎又称非甲非乙型肝炎,是一种感染人的全球性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 床表现和传播方式等,可将非甲非乙型肝炎分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和  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  尚未在电镜下观察到丙型肝炎病毒,根据滤过试验推测的病毒粒子的直经约在40~ 50nm之间。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在蔗糖中浮密度为1?09~1?11g/cm? ,在pH8?0~8?7的缓冲液中稳定,能被有机溶剂和变性剂快速灭活。?病毒粒子含有一单股正链RNA,长约9?4kb,只有一个读码框架,编码 约3 00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被细胞和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加工而产生成熟的病毒蛋白。?   人是丙型肝炎病毒的自然宿主和贮存者,尚未确认别的自然宿主和非脊椎动物传播媒介 。仅黑猩猩是已知的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已经证明,该病毒在体外进行 培养是困难的。?约60%的丙型肝炎病例都是由血液接触引起,而非经肠道感染。在美国,通过对献血者 进行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研究表明,约0?5%~1?5%的人可能感染有丙型肝炎病毒;流 行病学研究表明,约30%的急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 。 ?  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性变化很大,从不明显的亚临床感染到导致肝衰竭和死亡的急性感 染。  在约60%~70%的丙型肝炎病例中发生持续性感染,约2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持续性HCV感染在血清学上与早期肝癌,细胞性肝硬化和一些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目前,用于诊断HCV的ELISA、RT?PCR及核酸探针等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