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4 07:04浏览:
次
1.唾液淀粉酶应用液的制备
(1)每人取一个干净的饮水杯,装上蒸馏水。
(2)先用蒸馏水漱口,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
(3)口含约20ml蒸馏水,做咀嚼动作1~2min,以分泌较多的唾液。然后将口腔中的唾液吐入一个干净的小 烧杯中[注1]。
(4)取一块干净的白瓷板,按下表操作:
穴号 试剂(滴) |
1 | 2 | 3 | 4 | 5 | 6 | 7 |
蒸馏水(ml) | 2 | 2 | 2 | 2 | 2 | 2 | 弃去 |
唾液[注2](滴) | 2→ | 2→ | 2→ | 2→ | 2→ | 2→ | |
0.5%淀粉溶液(ml) | 2 | 2 | 2 | 2 | 2 | 2 | |
碘液[注3](滴) | 1 | 1 | 1 | 1 | 1 | 1 |
观察结果(颜色),以呈棕红色者浓度为准,稀释原唾液作应用液。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注4]
(1)取3支 试管,按下表进行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0.5%淀粉(ml) | 5 | 5 | 5 |
PH6.8缓冲液(ml)
|
0.5 | 0.5 | 0.5 |
稀释唾液(ml) | 0.5 | 0.5 | 0.5 |
不同温度(℃) | 置冰 水浴中 | 置37℃水浴中 | 置沸水浴中 |
将各管中的试剂加好后混匀,然后及时在上述温度下分别进行处理。
(2)在干净的比色板上,于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
(3)每隔1min从第2支试管中取反应液1滴,与比色板孔穴中的碘液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4)待第2支试管中的反应液与比色板孔穴的碘液混合后颜色不再变化时,取出试管,并将在沸水浴中处理的试管用冷水冷却,然后向各试管中滴加碘液1~3滴。
摇匀后观察并记录各管颜色,比较管中淀粉水解的程度,说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3支试管,按下表编号进行实验。
管号 | 1 | 2 | 3 | |
0.5%淀粉(ml) | 2 | 2 | 2 | |
不同PH的缓冲液(ml) |
PH5.0
PH6.8 PH8.0 |
2 | — | — |
— | 2 | — | ||
— | — | 2 | ||
稀释唾液(滴) | 10 | 10 | 10 |
摇匀后,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处理[注5]。
(2)每隔1min从PH6.8的试管中取出1滴反应液滴于白瓷板上,随后滴加稀碘液1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3)待颜色呈棕色时,向各管中加稀释碘液1~3滴。观察各管颜色,比较各管中淀粉水解的程度,解释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酶反应的特异性
(1)取2支试管,按下表编号后进行实验。
试管号 | 1 | 2 |
0.5%淀粉(ml) | 2 | — |
0.5%蔗糖(ml) | — | 2 |
稀释唾液(ml) | 1 | 1 |
(2)摇匀后,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处理10min。
(3)取出试管,分别加入斑氏试剂2ml,混匀。
(4)将各管置于沸水浴中煮沸2~5min。观察并解释结果。
5.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3支试管,按下表编号后进行实验。
管号 | 1 | 2 | 3 |
0.5%淀粉(ml)
|
3 | 3 | 3 |
PH6.8缓冲液(ml) | 0.5 | 0.5 | 0.5 |
1%NaCl溶液(ml) | — | 1 | — |
1%CuSO4溶液(ml) | — | — | 1 |
蒸馏水(ml) | 1 | — | — |
稀释唾液(ml) | 1 | 1 | 1 |
(2)将各管摇匀后,一起放入37℃水浴中保温。
(3)每隔1min从第1支试管中取出1滴反应液滴于白瓷板上,随后滴加稀碘液1滴于此滴反应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
(4)待加碘后颜色呈棕色时,取出3支试管,分别加入稀碘液1~3滴。观察、比较各管颜色的深浅,并解释之。
注:
[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纱布或滤纸过滤一下收集滤液使用。
[2]加唾液时,只在第1穴中加入2滴新制备的唾液。将之与该穴中的蒸馏水混匀后,取出2滴加入第2穴中。待混匀后又从第2穴中取出2滴加入第3穴。如此继续操作,直到从第6穴中取出2滴弃去。待穴中颜色呈红棕色时,即可照该穴中唾液的稀释度稀释制备的唾液,并用稀释好的唾液进行下面的实验。
[3]在往白磁板的孔穴内依次加完蒸馏水、稀释好唾液并且加完淀粉溶液之后,加入碘液之前,应放置5min。
[4]为确保实验的效果,在加入试剂时宜在冰浴条件下进行,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要注意。
[5]加唾液时应从第1管开始依次进行,前后管之间大约相隔时间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