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4 06:39浏览:
次
4.倒出水并用滤纸把剩余的水分吸干,按比例配好浓缩胶,连续平稳加入浓缩胶至离边缘5mm处,迅速插入样梳,静置25分钟。(样梳需一次平稳插入,梳口处不得有气泡,梳底需水平。)
5.拔出样梳后,在上槽内加入缓冲液,没过锯齿时可拆去底端的琼脂糖。(要使锯齿孔内的气泡全部排出,否则会影响加样效果.)
6.加样5个,空出第一个孔,从第二个开始按已编排好的顺序依次加入相应体积的样品和蛋白Marker。其中蛋清(S1)和Marker加样量为2µL,S1、S2、S3、和S4加样量为10µL。为了练习和比较上样量的影响,可以加20µL的S1~S4作为对照(注射器不可过低,以防刺破胶体,也不可过高,在样下沉时会发生扩散。为避免边缘效应,最好选用中部的孔注样。)
7.电泳槽中加入缓冲液,接通电源,进行电泳,开始电压恒定在160V,当进入分离胶后改为240V,溴酚蓝距凝胶边缘约5mm时,停止电泳。
8.凝胶板剥离与染色:电泳结束后,用专用工具撬开短玻璃板,从凝胶板上切下一角作为加样标记,然后放在大培养皿内,加入染色液,42℃染色40min左右。(剥胶时要小心,保持胶完好无损,染色要充分。)
9.脱色:染色后的凝胶板用蒸馏水漂洗数次,再用脱色液脱色,直到蛋白质区带清晰。
10.将凝胶室温保存于10%甘油水溶液中,至凝胶扫描分析。
11.凝胶扫描仪扫描并进行数据分析,求出溶菌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析各样品中溶菌酶相对含量的变化。
附表1
浓缩胶 (10mL) | 双蒸水 | 0.5mol/L pH6.8 Tris-HCl | 胶贮液 | 10%SDS | TEMED | 10%AP |
4% | 6.1mL | 2.5mL | 1.3mL | 100μL | 10μL | 100μL |
附表2
分离胶 (20mL) | 双蒸水 | 1.5mol/L pH8.8 Tris-HCl | 胶贮液 | 10%SDS | TEMED | 10%AP |
12% | 6.6mL | 5mL | 8mL | 200μL | 8μL | 200μL |
汇总所有实验结果,完成下表:
样品 |
体积 mL |
蛋白浓度mg/mL |
总蛋白 Mg |
活力 u/mL |
比活力 u/mg |
总活力 U |
回收率 % |
提纯倍数 |
S1 |
V1= |
100 | 1 | |||||
S2 |
V2= |
|||||||
S4 |
V4= |
其中:总活力=比活力×体积
回收率=回收的样品活力占总活力的百分数
提纯倍数=提纯的比活力与初始比活力的比值
四、注意事项
1.N,N’-亚甲双丙烯酰胺为神经毒性物质,可经皮肤直接吸收,使用时应避免其直接接触皮肤,必要时应戴手套。但其凝固后就变成无毒物质。
2.安装电泳槽时要注意均匀用力旋紧固定螺丝,避免缓冲液渗漏。
3.用琼脂(糖)封底及灌胶时不能有气泡,以免电泳时影响电流的通过。
4.加样时样品不能超出凹形样品槽。加样槽中不能有气泡,如有气泡,可用注射器针头挑除。
五、演示
1.垂直电泳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电泳槽:是凝胶电泳系统的核心部分,管式电泳槽、垂直板电泳槽、水平板电泳槽
(2)电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00~600V,载体两性电解质等电聚焦电泳1000~2000V,固相梯度等电聚焦3000~8000V
(3)外循环恒温系统:高电压会产生高热,需冷却;
(4)灌胶模具:制胶,玻璃板和梳子;
(5)其他:可以选配电泳转移装置、电泳洗脱仪、凝胶扫描和摄录装置等。
2.制分离胶与浓缩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