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3 20:52浏览:
次
2. 选取小麦或其他植物在一定部位上生长叶龄相似的叶子若干,剪下后,先用纱布拭净,称取两份,各重2 g 。
3. 一份插入小杯中放在 40 ℃恒温箱内萎蔫 0.5 ~ 1 h ,另一份插入水杯中放在室温下做对照。处理后分别用蒸馏水冲洗两次,并用洁净滤纸吸干。然后剪成长约 1 cm 小段放入小烧杯中(大小以能够容纳电极为度),并用玻棒或干净尼龙网压住,在杯中准确加入蒸馏水 20 mL ,浸没叶片。
4. 放入真空干燥器,用抽气机抽气 7 ~ 8 min 以抽出细胞间隙中的空气。重新缓缓放入空气,水即被压入组织中而使叶下沉。
5. 将抽过气的小烧杯取出,放在实验桌上静置 20 min ,然后用玻棒轻轻搅动叶片,在 20 ~ 25 ℃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
6. 测过电导率之后,再放入 100 ℃沸水浴中 15 min ,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放入自来水冷却 10 min ,在 20 ~ 25 ℃恒温下测其煮沸电导率。
四、结果计算
伤害率可以用下列三种形式表示:
[ 注意事项 ]
1. 整个过程中,叶片接触的用具必须绝对洁净(全部器皿要洗净),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叶片,以免污染。
2. 各处理和对照的待测液的体积要一样。
3. 测定后电极要清洗干净。
【附注】 DDS-11A 型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1 .未打开电源开关之前,电表指针应指零;否则,应调整表头螺丝使指针指零。
2 .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即亮,预热至指针稳定为止。
3 .把开关拨至“校正”挡,调节“调正”旋钮使指针停在最大刻度。
4 .当被测物的电导率低于 300 μS/cm 时,将开关拨向“低周”;当被测物的电导率为 300 ~ 10 3 μS / cm 时,将开关拨向“高周”。
5 .将量程开关打到所需范围。若初测不知测量范围大小,应先将量程开关打到最大位置,然后逐格下降,以防过载,否则指针迅速摆动时易被打弯。
6 .将电极插入电极插口内,旋紧插口上的紧固螺丝,同时把电极常数调节器调节在与之配用的电极常数相应的位置上。(测量范围在 10 ~ 10 4 μS/cm 时,使用 DJS-I 型铂黑电极;当被测物的电导率大于 10 4 μS / cm 时,则应选用 DJS-10 型铂黑电极,这时应调节在与之所配用电极常数 1/10 的位置上,例如:电极常数为 9.8 ,则应调节在 0.98 位置上,但要将测得的读数乘以 10 ,即为被测液的电导率)。
7 .将电极完全浸入待测液中,把开关打到“测量”挡,从电表读数乘以量程开关所指的倍数(量程开关指红色时,读表中的红色数字;指黑色时则读黑色数字),即为被测溶液的电导率。
8 .每测完一个样品,必须用蒸馏水冲洗电极,然后用滤纸吸干水珠,再测另一个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