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3 18:13浏览:
次
(1)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反应:
①表达载体和目的片段的酶切
管号 | ① | ② |
pGEX 4T-1 | 42μl | |
PCR产物 | 42μl | |
BamHⅠBuffer(10×) | 5μl | 5μl |
BamHⅠ | 1μl | 1μl |
SalⅠ | 2μl | 2μl |
加样后混匀,置于37℃水浴中,保温3~4h。然后将酶切产物全部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
②表达载体与目的片段的连接
取一个200µl的EP管依次加入下列试剂:
2×buffer: 5 μl
pGEX 4T-1酶切回收产物: 1 μl
Pfu扩增并酶切回收的片段: 3μl
T4连接酶: 1 μl
离心30Sec,使反应体系充分混合,16~22℃连接3~4h。
(2)克隆载体与目的片段的连接
取一个200µl的EP管依次加入下列试剂:
pMD18-T 1 μl
目的片段 4μll
Solution Ⅰ(含连接酶和buffer) 5 μl
离心30Sec,使反应体系充分混合,4℃过夜连接。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实验目的:把体外重组的DNA引入受体细胞,使受体菌具有新的遗传特性,并从中选出转化子。
实验原理:所谓感受态就是细菌吸收转化因子的生理状态。关于感受态的本质说法很多。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1.局部原生质体化假说—细菌表面的细胞壁结构发生变化,即局部失去细胞壁或局部溶解细胞壁,使DNA分子能通过质膜进入细胞。2.酶受体假说—感受态细胞的表面形成一种能接受DNA的酶位点,使DNA分子能进入细胞。
DNA分子的转化过程如下:1.吸附—完整的双链DNA分子吸附在受体菌的表面。2.转入—双链DNA分子解链。单链DNA进入受体菌,另一条链降解。3.自稳—外源质粒DNA分子在细胞内又复制成双链环状DNA。表达— 供体基因随同复制子同时复制,并被转录翻译。
实验步骤:
(1)感受态的制备
① 从LB平板上挑取单克隆于5ml LB培养基中,37℃ 200rpm摇菌12~16h。
② 将活化过的菌按1~5%的体积比接种到新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 200rpm摇菌约2h,OD600约为0.4。
③ 取1.5ml摇好的菌液于一1.5ml的EP管中,4℃ 4000rpm离心3min,弃上清。
④ 加250µl 0.1M的CaCl2(灭菌预冷)温和悬浮菌体,4℃ 8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
⑤ 加200µl 0.1M的CaCl2(灭菌预冷)温和悬浮菌体,为感受态细胞。置于4℃ 存放。
(2)转化
① 将盛有感受态细胞的EP管放置于冰上10min,加入10μl连接产物,温和混匀,冰浴20~30min。
② 42℃热激90S。冰浴5~10min。
③ 加入800μL LB液体培养基,37℃培养45~60min。4000rpm离心2min,弃去800μl上清液,剩余混匀用来涂板。
④ 取含有50~100μg/ml Amp的LB平板培养基(若进行蓝白斑筛选,在培养皿上先涂布4μl 200mg/ml的IPTG和40μl 20mm/ml的X-Gal),涂板。
⑤ 37℃倒置培养16~20h。
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实验目的:掌握快速鉴定阳性克隆的菌落PCR法;了解质粒DNA的制备原理及分类根据,掌握碱变性法质粒DNA小量制备及酶切鉴定的方法
实验原理:碱变性提取质粒DNA是基于染色体DNA、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在pH高达12.6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链不会完全分离,当以pH4.8的NaAc高盐缓冲液调节其pH到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到原来的构型,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出去。
实验步骤:
(1)菌落PCR鉴定法
待转化的细菌菌落长直径到2mm时,直接用接种针或牙签挑取少许菌体加入30μ的PCR反应体系中。
试剂 | 体积(30μl) |
ddH2O | 22.5μl |
10×buffer | 3μl |
dNTP | 1μl |
克隆引物B1 | 1μl |
克隆引物B2 | 1μl |
模板(单菌落) | 1个 |
Taq 酶(2.5u ) | 0.5μl |
然后挑取菌落剩余部分,划在培养皿上作好标记的方格内;同时在对应编号的含5ml LB液体培养基的培养管中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