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3 10:38浏览:
次
在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上,染色质免疫沉淀—深度测序(ChIP-seq)实验也展示了其非常大的潜力。染色质免疫沉淀以后的DNA 直接进行测序,对比ref seq可以直接获得蛋白与DNA结合的位点信息,相比ChIP-chip,ChIP-seq可以检测更小的结合区段、未知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内的突变情况和蛋白亲合力较低的区段。
图 三: Independent Flow Cells(SoLidTM System)
二、高通量测序的前景
目前,大多分析家都无法相信新一代测序技术能完全取代目前的芯片测序技术。不过,有些分析家也的确认为芯片测序技术正面临着挑战,他们认为到了2012年新一代的测序技术将会带来高达2。15亿美元的产值。
2006年,整个芯片测序市场大概价值8亿美元,其中65%的市场份额都是有关基因表达谱分析产品的,剩下35%的市场份额则由基因型分析芯片占据。不过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遗传学教授George Church认为,这部分市场也会受到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冲击。重测序芯片(resequencing arrays)、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芯片以及基因拷贝数目变异分析芯(copy number variant array)市场也会受到影响。也有分析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即使新一代测序技术很便宜,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传统的测序仪的。
新一代测序技术相对传统芯片测序技术的优势,最终还得依靠广告和市场营销手段的推广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去年夏天,由Frost & Sullivan公司对学术科研机构和私人研究团体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领域,例如进行表达谱分析时,人们还是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芯片产品,而并非青睐新一代的测序产品。
新一代测序仪推广困难可能由其价格昂贵导致。平均采购一台新一代测序仪大约要花费50万美元,除非该实验室测序的工作量非常大,否则是不会考虑购买的。即使像Polonator这样的新一代测序仪也需要花费15万美元左右,这笔费用对于一个小实验室来说是无法承受的。这时,只需要150美元一块的芯片就非常有竞争力了。以基因芯片产品享誉业界的美国Affymetrix公司市场部副总裁Jay Kaufman认为,新一代测序技术对于芯片市场来说的确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不过要完全取代表达谱分析芯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是,基因芯片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封闭系统”,它只能检测人们已知序列的特征(或有限的变异)。而高通量测序的强项, 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系统”, 它的发现能力和寻找新的信息的能力,从本质上高于芯片技术。 研究者可以充分享受这两个平台的比较优势,在获取新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芯片的强项, 即对已知信息的高通量、低成本(相对)的检测能力, 对大量样品进行快速检测,短时间内获得有大量有效的数据。
作为两个高通量的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在应用的某些方面存在重叠和竞争,但是在更多方面是优势互补,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将解决以前的单种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新一代测序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也正是因为科学的不断进步,在给测序技术提出新要求的时候,也给这项技术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008年4月Helico BioScience公司的Timothy等人在Science上报道了他们开发的真正的单分子测序技术,也被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一个 M13病毒基因组进行重测序。这项技术之所以被称为真正的单分子测序,是因为它完全跨过了上述3种高通量测序依赖的基于PCR扩增的信号放大过程,真正达到了读取单个荧光分子的能力,向1000美元测定一个人类基因组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