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7-10-12 14:14浏览:
次
【 实验原理 】
在环状沉淀试管中,当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于两者交界面处可形成白色沉淀环。此法系 Ascoli于1902年建立,用于检查兽类内脏、皮毛浸液等标本中炭疽杆菌抗原,由于其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目前仍用于法医学血迹鉴定、流行病学媒介昆虫的吸血习性鉴定等。
【 实验材料 】
待测血迹干燥纸片
抗人血清抗体、抗羊血清抗体和抗鸡血清抗体
生理盐水
环状沉淀管及管架、吸管等。
【 实验方法 】
1、取环状沉淀管3支,分别加入抗人、抗羊和抗鸡血清抗体各0.1ml 于管底部,并注明,置于管架上。
2、另取3支试管,分别将3种血迹纸片加入,再各加生理盐水1ml,室温5-10分钟后将溶液摇匀。
3、吸取上清液分别加入上述含有抗人、抗羊、抗鸡血清抗体的环状沉淀管内,并使两者形成一清晰交界面。置室温下1-5分钟观察结果。
【 结果分析 】
根据是否与已知抗血清出现白色沉淀环,判定血迹类型。
【 注意事项 】
1、因血清分子密度及比重均大于生理盐水,故当加入含有抗原的生理盐水时只需将沉淀管倾斜,加抗原的吸管勿接触抗血清,使含抗原的生理盐水沿管壁缓缓流下,再将沉淀管直立即可呈一清晰交界面。
2、在加抗原时,吸管的头部切勿触及抗血清,否则不仅使抗原抗体混合,不能呈清晰交界面,而且如再用此吸管加抗原于另一支含不同抗血清的沉淀管后,必然会出现交叉反应,无法判定结果。
二 单向扩散
【 实验原理 】
抗原或抗体这两种成分中只有一种扩散,将已知抗体与琼脂混合,将抗原
置于凝胶孔中,抗原则呈辐射状扩散,在孔的周围与抗体结合,在比例合适的地方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环。当抗体的浓度一定时,抗原的浓度与形成沉淀环的直径成正比。
【 实验材料 】
1% 琼脂糖(琼脂糖1g,0.1mol/L pH 8.6 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100ml),玻片或培养皿,凝胶打孔器(直径3mm),水浴箱, 10ml 吸管, 5μl微量加样器,已知抗体,标准抗原,待测抗原。
【 实验方法 】
1 ) 取一张玻璃片,用水冲洗干净,再用少量 75% 乙醇冲洗,晾干后置于水
平台备用。
2 )将 1% 琼脂糖融化, 56 ℃水浴中保温
3 ) 取 15ml 琼脂糖加到 56 ℃预热的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抗体(约 200ml )充分混匀后平铺于玻璃片上。
4 ) 待凝胶凝固后打孔(直径3mm)
5 ) 将系列稀释的标准抗原和待检抗原分别加到凝胶孔中,每孔 5 μ l
6 ) 将凝胶板置于湿盒,室温过夜(24h 以上)后观察结果。、
7 )绘制标准曲线,测出样品中相应抗原含量。
[ 结果分析 ]
1 本实验主要用于检查血型中 IgG , IgA , IgM 以及补体成分 C3 , C4 等的含量 / 由于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不等,因此同样浓度的 IgG , IgA , IgM 在琼脂糖中的扩散速度各异, IgG 扩散最快,形成的沉淀环直径最大, IgM 的分子量最大,扩散速度慢,形成的沉淀环较小。
2 形成的沉淀环大小与抗原或抗体的浓度相关,因此临床检测时应先调整抗体和抗原各自的最适浓度,抗体的最适浓度应使免疫扩散后的沉淀环边缘清晰,且能测出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值和最大限度的异常值。抗体浓度过高,形成的沉淀环直径小;浓度过低,不易检测抗原的最高限浓度。沉淀环的大小与所检测的抗原浓度成正比。抗原浓度过低时,沉淀环太小不易测定,过高时,沉淀环太大,浪费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