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物医药 > 文章内容

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检测(2)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7-10-12 08:39浏览:

【材料】

1?试剂:吖啶橙贮存液(10mg吖啶橙溶解于100mLPBS中,过滤,4℃避光保存),0.01mol/L、Ph6.8PBS。

2?器材:吸管,试管,玻片,荧光显微镜。

【方法】

1?制备待检活细胞悬液,浓度约为1×107/mL。

2?取95uL的细胞悬液,加5uL的吖啶橙贮存液混匀。

3?吸一滴混合液,点于洁净玻片上,直接用盖玻片封片。

4?荧光显微镜观察或避光保存于4℃,待观察。

【结果】

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核DNA为黄色或黄绿色均匀荧光,细胞质和核仁的RNA为桔黄色或桔红色荧光。出现细胞凋亡时,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染色,甚或见黄绿色碎片。细胞坏死时,细胞质内黄绿色或桔黄色荧光均可减弱或消失。

(2)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原理及意义】

培养或单细胞悬液用细胞裂解液消化细胞按常规法提取DNA后,置于含溴化乙啶的1.5%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细胞出现PCD时呈典型的“梯状”条带,而坏死时,呈模糊的弥散膜状条带。

【材料】

1?试剂:缓冲液,细胞裂解液,Rnase(10mg/mL溶于TE缓冲液中),醋酸钠,乙醇,苯酚和氯仿。

2?器材:电泳槽,电泳仪。

【方法】

1?约106细胞洗脱后,1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

2?用4mL的PBS重悬洗后,同法离心去上清。

3?置液氮中骤冷,5min(无条件可省略)。

4?加0.5~1mL细胞裂解液重悬细胞,50℃,过夜,不时振摇。

5?加等体积酚和氯仿、异戊醇各抽提1次(充分混匀,5000g,5min)。

6?取上清加入1/10体积的3mol/L醋酸钠和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

7?液氮10min,1000g,5min离心沉淀DNA,70%乙醇洗1次后,真空抽干,溶入500uLTE缓冲液中。

8?加入25uL Rnase,37℃水浴,30min。

9?取所制备的样品1.5%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
【结果判断】

细胞出现程序化细胞死亡时,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带上呈现有一定间隔的梯状条带,而细胞坏死时则呈模糊的片状条带(无间隔),阴性对照者仅在近电泳点样处出现基因组条带。

(3)流式细胞仪观察-PI染色法

【原理及意义】

细胞凋亡时,流式细胞检测可呈现亚二倍体核型峰的特征。此外,根据细胞光散射特

点,应用碘化丙啶(PI)染色可使之与坏死相区别。在DNA直方图上,凋亡细胞出现亚二倍体峰,表现为二倍体峰(G1细胞)的减少,在G1峰左侧出现亚二倍体细胞群的峰型。而坏死时,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亚二倍体细胞量多少不等。在光散射图谱上,前向光散射与细胞大小有关,细胞凋亡时常表现为细胞皱缩,故前向光散射低于正常。细胞坏死时,常表现为细胞肿胀,故前向光散射高于正常。侧向光散射与细胞内粒子性质有关,由于细胞凋亡或坏死均有细胞内碎片增多,故侧向光散射均高于正常。总之,细胞凋亡出现低于正常的前向散射和较高的侧散射,坏死时则呈较高的前、侧散射光谱。

【材料】

1?试剂:碘化丙啶(PI)染色液,Rnase(1mg/mL),70%冷乙醇,0.01mol/L、Ph7.2PBS。

2?器材:试管,流式细胞仪。

【方法】

(a)标本制备

1?培养细胞

(1)收集悬浮细胞于离心管中。贴壁细胞视情用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悬浮细胞合并。

(2)800~1000r/min离心,5min,共2次。

(3)用400目筛网过滤2次。

2?新鲜实体组织

(1)取材组织用PBS漂洗干净后,浸泡在含PBS的平皿或青霉素小瓶中。

(2)用眼科剪尽可能将组织剪碎。

(3)吸去上清液,组织块转入大瓶中加入10~20mL组织消化酶(含200μg/mL胶原酶),37℃,30min,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

(4)在不锈钢网上轻轻研磨,使组织和细胞分离。

(5)滤液用200目筛网过滤2次。

(b)荧光染色:上述细胞制备后均应进行荧光染色。

(1)制备的单细胞悬液可用70%乙醇固定,4℃保存。

(2)染色前用PBS进行离心沉淀去除固定液。

(3)加200uL RnaseA,37℃水浴30min。

(4)再加入800uLPI染色液混匀,至4℃避光30min。

(5)上机测试。记录激发波长488nm处红色荧光。

【结果】

细胞凋亡时,G1峰左侧出现亚二倍体细胞群的峰型。在光散射图谱上,前向光散射低于正常,侧向光散射高于正常。细胞坏死时,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亚二倍体细胞量多少不等。在光散射图谱上,前向光散射和侧向光散射均高于正常。

【注意事项】

悬浮细胞收集时要保证足够数量,否则影响结果准确性。